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11月6日讯(肖道林) 从10月份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武汉大学考古系等30个考古发掘单位陆续进入十堰市郧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淹没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工作全面展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淹没区文物保护工作是继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之后又一特大型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保护涉及十堰市所辖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目前郧县、丹江口市、张湾区、武当山特区的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已从做好协调、配合、服务方面入手,精心布置配合工作,抽调专业人员协助考古队开展工作,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各地党委、政府对考古发掘工作十分重视。郧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南水北调郧县淹没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成立专班,指派一名领导主抓此项工作,要加强沟通,全力配合,搞好服务。丹江口市和张湾区分别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分管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他们深入考古点为考古队排扰解难,现场办公。
十堰市文化文物部门为保证发掘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向有关县市区下发了文件,对有关事项提出了要求。市文体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闫克印等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到有关县市区和部分考古点就涉及群众利益的青苗补偿、用地用工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