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坝树丰碑——记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陈华平 史端阳
汉丹两江交汇处的丹江口城区碧水蓝天,晴空万里。城北一坝雄峙,千古奔流不息的汉江在这里被拦腰斩断。
在丹江口大坝上放眼望去,清澈的库水一片蔚蓝。
巍巍大坝上,车来人往,3000多名建设者、上千台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已过“而立之年”的丹江口大坝正迎来第二春,再次“长高”,以肩负起更神圣的使命。
到2010年6月,北京市民拧开水龙头,就可喝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届时,滔滔汉江水将跨越千山万水,一路北上,自流进京。
不负历史使命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开工以来,正一天天“长高”。
历史回溯:1952年10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宏伟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8年,周恩来总理听取专家汇报后,批准了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并选定在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处修建大坝。当年9月1日,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1973年底,初期工程完工,此时的丹江口大坝高162米,蓄水量174.5亿立方米,发电机装机容量90万千瓦。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在大江大河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坝,堪称共和国的水电骄子,它是汉江治理史上伟大的杰作。
2002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05年4月29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得到批复。
攻克世界性难题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性、控制性、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水电工程加高续建项目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工程。工程总投资为24.25亿元,工期五年半。上个世纪70年代,丹江口完成一期工程。要在30多年前的混凝土老坝上浇筑125万立方米新混凝土,再加高14.6米,达到176.6米高程。这一高度仅次于三峡大坝。
专家说,要保证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丝毫不影响大坝安全挡水,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世界性难题。
由于新老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差异及新浇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应力,在内外部温差的作用下,必将对结合面和坝体应力产生影响。同时,大坝加高还面临着溢流坝段与溢流堰结合面处理、高水头下的帷幕灌浆、升船机安全爆破改造、老坝裂缝处理、施工与大坝运行协调等数十个罕见的工程难题。
对加高面临的难题,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近百场专家咨询会、座谈会和审查会,参与规划与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就超过2000人。
幸运的是,大坝初期工程的建设者和决策者们在初期建设中,为二期工程建设做好必要的铺垫。大坝一侧需要培厚贴混凝土的旧坝体,在当初建设时表面并没有进行光滑处理,而是留下了一条条横截面为锯齿状的键槽,许多结合面里预埋了钢筋,以便新老混凝土能更好地结合。
为确保加高工程万无一失,从1994年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汉江集团联手,先后在大坝背水面选择坝段,进行了3次新老混凝土结合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数据,且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具有系统性和完备性,在世界上同类工程中属领先。目前,这些试验成果,成功地运用到新老混凝土结合的具体实践中。
记者在施工工地了解到,根据混凝土的特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控制混凝土热胀冷缩,使变形尽量减小;在老混凝土上切割键槽,使新老混凝土咬合在一起;在老混凝土上打一些锚筋,加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为了避免外部温差的影响,按设计要求,从当年10月中下旬到来年的5月为施工期,浇筑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在7℃以下。混凝土浇筑后,采取水库深层20米以下的冷水经水管冷却混凝土15天,保持新浇混凝土温度变化最小。夏季高温季节,停浇大坝主体部位的混凝土,进行老坝混凝土拆除、表面凿毛、键槽切割、裂缝检查等处理。
施工单位之一的葛洲坝集团公司,几年前研究解决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接合技术难题,并把它列入葛洲坝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重点,在新老混凝土接合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上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葛洲坝集团成立了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大坝加高专家技术委员会,开展技术攻关,指导大坝施工。
建设一流工程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质量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全国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要战略举措。”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必须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利工程。”
作为水源区和施工所在地的湖北省领导,对工程倍加关注。省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省委书记俞正声先后作出10多次批示,要求全力建设一流的、放心的工程,确保一江净水北调、一江清水东流。
为了服务大坝加高工程,我省迅速安排部署移民工作,将大坝加高淹没区10余万移民和所有土地、房屋进行了核实登记,制定了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国家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迅速实施。
生态环境是决定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我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湿地保护,库区森林覆盖率由28%快速上升到39.3%。先后关停117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治理了86家污染企业。
为了建设一流工程,工程开工之前,业主单位中线水源公司就紧张进行施工单位招标,成立各专门管理机构等;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着力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协调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进度、保质量,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所有节假日都没有停工;建设者们加班加点,工人轮流上阵,24小时倒班干。今年2月17日(大年三十),记者在大坝坝顶上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春节坚持在工地施工的有1300多人。
截至5月底,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68万立方米“贴坡”混凝土全线基本浇筑完工,“穿衣”完毕,比计划提前20天完成任务。大坝将全线进入真正“长高”施工阶段,即开始“戴帽”。
工程完工后,丹江口水库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库容增加,可年平均向北方供水95亿立方米。
50年的酝酿,50年的期盼,随着大坝加高工程的实施,一个亿万人翘首以盼的千秋大业即将梦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