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7月13日讯(陈斌 先江 钰龙 ) 今日上午,笔者从省文艺家协会获悉,“房陵文化圈”《门古寺民歌》已于今年年初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审定,《房陵锣鼓歌》已于今年1月送省,正在审定。《房陵民间歌曲集》、《房陵民间故事集》、《房陵民歌集》三本书的初稿已经十堰市有关专家审定,将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审定,尹吉甫与房陵相关《诗经》文化、宫廷帝王流放文化资料、房县民俗和民间艺术摄影等资料正在搜集整理,至此,“房陵文化圈”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房陵文化圈”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鄢维新等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古文化沉积带学说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点,其地域以古房陵为中心,辐射涵盖了房县所在的鄂西北十堰市的行政区划及紧连的神农架林区、保康县和陕西省安康的一部分地区,不仅有着地域文化学和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价值,也有着文化流动与积淀、异质文化与植入、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互动和吸纳,以及整合等多课题研究价值。该项工程对于研究从“诗经”肇始的中华文化——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民间文化的交流及其相互影响,具有不可或缺的学术意义,以及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域的文化交流、“楚调、巴音、秦韵”等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价值。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4年10月已决定将此作为全省重点民间文化挖整抢救工程,2005年初经申请作为全国重点民间文化挖整抢救工程项目。
房县,自古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在清同治版《房县志》卷十一中有关于风俗的记载:“防渚多山林,少原隰,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爆声与歌管竞沸。”多少年来,房陵传统民间文化一直世代相传。
为了挖掘整理、抢救房县民间文化,省、市民协和十堰市民俗学会的专家和学者多次到房县,深入到门古寺镇、桥上乡、九道乡、榔口乡、万峪乡及竹山县柳林乡、竹溪县向坝乡、丹江口市官山镇、郧县茶店镇、郧西县上津镇等实地考察。房县成立领导小组和专班,深入进行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把门古、桥上、城关、大木、青峰等乡镇列为重点,创建民歌乡。组织各种活动推进民间文化挖掘整理的进程。在全县举办民间歌曲、民间故事、民间乐器大赛,层层选拔全县优秀民歌手、故事大王、民乐手,建立档案,给予保护。组织社区文艺大赛,把民间文化与社区文化结合起来,使民间文化在广泛的人群里得以传承光大。举办“三月三”民间文化艺术节,在旅游旺季,重点景点举办文化旅游节,展示优秀的民间文艺。同时,为收集更多、更详实的史料,房县先后到西安、保康县、郧县等地与相关部门接洽,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共搜集整理有关诗经文化的文字资料完整万多字,搜集整理民歌曲牌200多个,民谣1500多首,盘根歌20多万字,民间故事1000多个,民间谚语800多条,整理文字资料100多万字。
房县还把房陵民间文化创编成舞台艺术形式进行展示,目前已形成两个剧本,拟向省、市舞台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