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元月9日讯( 张永成 袁昌):记者刚从十堰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将纳入2009年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予以实施。市长张嗣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了市政府2009年为市民办理的十件实事,其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村级农家书屋400家”位列第九。
近年来,十堰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和省有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精神。2008年3月,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儒芝来我市就“农家书屋”专题调研,对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6月11日 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郧西县召开,张岱梨副省长在会上要求,全省各地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要以现场会为起点,学习郧西的先进经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提前五年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这极大地鼓励和鞭策了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使我市“农家书屋”工程掀起建设新高潮。截止目前,全市共建设标准“农家书屋”386家。
2007年“农家书屋”试点建设以来,我市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建设工作。一是领导重视。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形成了市、县、乡(镇)和村四级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新格局,预计到2012年实现“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听取“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进度等问题;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都多次组织财政、发改委、文明委、农业局、文体局、新华书店等单位负责人,研究“农家书屋”的科学选址、配套资金、图书配送等工作;市县新闻出版局长都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抓在手中,亲自和乡(镇)领导、村干部一起参与书屋建设。二是落实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和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予以实施,落实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四纳入”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纳入文化建设的考核范围。三是部门联动。财政局、发改委、文明委、农业局、扶贫办、文体局和新华书店等部门,加强协调,通力合作,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每一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援建一个农家书屋;每一个小康村联系单位支援建设一个农家书屋;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有机的结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效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四是实现“四化”。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均实行统一模式,高于国家标准建设,实现建设标准化;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均由新华书店统一招标、配送,实现规范化;书屋开放时间、图书员管理、图书借阅、财务管理实现制度化;图书编号造册录入电脑、免费借阅实现书屋管理科学化。五是效果明显。每一个书屋管理员都是经过科学化培训,每一个书屋的书目都打印成册,村民每户一册,每一个书屋都有免费借阅卡,人手一卡,创新“农家书屋”考核模式、图书资源共享模式、图书更新模式、帮扶模式和乡村读书活动模式,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现状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逐步普及了法律,播撒了文明,净化了风气,传播了科技,促进了和起到了“读书育人”与“读书致富”的双重效果,真正地改善了农村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