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发展生态经济良性互动富民强县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5月22日6:18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5月22日讯(邹蔚烈 罗传根):5月21日,产自秀美山川碧水间的绿茶、香菇、木耳、山野菜、中药材,从湖北省竹溪县源源运销到四面八方,出售山货百宝的农民,数着到手的大把“票子”,认定“生态富民”能够长富久安。这是该县倾力支持发展生态经济良性互动、绿色产业富民强县的一个小镜头。
加大财政投入 建设绿水青山
    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县委县政府按照专家智囊团建议,以“生态富民”建设“绿色竹溪”为主旋律,围绕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绿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工业化。
    近9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资金6亿多元,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和污水治理,营造“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条件。
通过多年来干部群众不懈努力,全县退耕还林27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300多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达230多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0.4%。林业生态效益评估,年保土、保肥、增水效益达4600万元以上。青山常绿碧水长,鸟语花香锁春光。林网加固了全县生态屏障,出现了“小灾不见灾,大灾无大害”的景象。
保护青山绿水 开发生态能源
     “既要真金白银富县富民,又要山川秀美造福子孙。”竹溪县积极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婉拒10多个有损害森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关停并转20多家小纸厂、水解物厂等高污染小企业的同时,把生态能源建设、节能环保工作,作为“生态富民、保护环境”的重点,大力推进小水电、沼气、能源林等资源综合开发建设。
    为实现“电保林、林涵水、水发电”的能源、生态循环置换,县财政投入先期建设资金2600多万元支持水电开发,用于水、电、路、场“三通一平”建设投入和和生态补偿,吸引10多家民营业主前来签单建站50多座,设计总装机47万千瓦,协议投资27亿多元。目前该县水电总装机规模已达30万千瓦,达到了“全国大型小水电基地县”的要求。去年该县发电量12.9亿千瓦时,水电生财4.54亿元,实现税收3987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46%的份额,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提供了充足的清洁能源电力保障。还运用小水电提升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业循环组合,努力实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农村沼气是护林惠民的可再生能源,去年以来县财政以奖代补投入500多万元,实际完成农户沼气建设4970户,完成节能省柴灶建设7140座,“三改”(改圈、改厕、改厨)配套率达90%以上。该县还鼓励和引导沼气进校园、进林场、进养殖场,节省生活能源,创建卫生文明。目前,全县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2万家,沼气代柴护林10万多亩,沼气综合利用户均年节支增收1500元以上,沼渣沼液生产茶叶、水果、蔬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价高走俏,惠农增收。前不久,市财政、能源部门联合组织检查验收,认定该县2008年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合格,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
利用绿水青山 增产“真金白银”
    发展优势农业板块经济,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才能产出“真金白银”,稳固基础财源。竹溪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培植绿色主导产业,壮大财力,富民富县。
    去年以来,县财政投入财政支农资金、优势农产品板块项目资金、财政贴息贷款、信用担保贷款、银行信贷资金1.8亿多元,用于支持茶叶、烤烟、魔芋、药材、设施蔬菜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建设,全县绿色产业板块基地发展到60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板块效益”惠及农民5亿元。其中有机绿茶板块18万亩,茶产业综合收入近5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农民人均从茶产业中获得收益1500元以上。
    今年初,竹溪县政府还出台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考评奖励试行办法》,完善特色产业基地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基地效益,新增茶叶、魔芋、蔬菜、烟叶、洋芋、贡米、药材、核桃共17万亩,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77万亩,全县28万农民人均达到2.7亩高效绿色产业园。财政预算时建立了100万元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奖励基金,力争全县特色产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增长分别达到10%以上,优势农产品在农民人平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让绿色产业园圆农民小康梦。
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带来流金淌银、财源滚滚,回报政府投入,惠及民生改善,促进竹溪城乡协调发展。据统计,去年该县粮食增产35.9%,油料增幅6.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5元,比上年纯增400元、财政收入达1.575亿元,增长31.1%,增幅居全市第一,当年又有10200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