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陵民歌的十种精神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7月20日7:4 文章编辑:青山
论房陵民歌的十种精神
 
袁正洪  张兴成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房陵民歌历史悠久、文优灿烂、博大精深,堪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之瑰宝。
    房县古为房陵,据《房县志》记载:“房陵人自古好歌”。千里房县,是民歌之乡,民歌浩如烟海,民歌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有劳动号子、山歌、田歌、小调、风俗歌、历史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谐趣歌、丧鼓歌等等,配以乡土锣鼓、唢呐、古筝古乐,繁杂多样,腔调格律异彩纷呈,独具特色,集巴蜀之豪放、吴越之隽永,具有楚调、巴音、秦韵之特点,被专家称为“中国中西结合部古文化沉积带”。
    《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序》则这样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即是心中之志用诗的形式来表露,言(诗)之不尽,便情不自禁的歌唱起来,歌是对言(诗)的一种补充也是更强的志的宣泄,外露,所以歌永言,其实为永志也。从言志的体系来看,诗言志的意义就是:诗是生命的宣泄,是诗人对生命体验的高度概括。
    俗话说:“相沿成习,相习成俗”。房陵人世代爱唱民歌,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鞭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于是以歌为乐、以歌为力、以歌为号,以歌言志、以歌颂德、以歌启智、以歌育人、以歌为荣、以歌传情、以歌健身,陶冶情操,营造社会和谐精神,成为时尚,成为美德,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一个地区的魂,一个地方的根。她具有审美价值、教育价值、资料价值和创造价值。
    解读房陵自古好歌的十种精神,博大精深,宁人无不赞颂。
    一、以歌为乐,“自古好歌”的乐观主义精神。山里的百姓心爱山,山里的民众爱唱歌,喝着山泉我成长,唱着山歌入梦乡。千里防渚、房陵、新城、房州、房县,无论地名怎样更换,无论房陵古时怎样荒僻、交通信息闭塞;无论条件是怎样艰难困苦,房陵人无论是在艰苦的生活之中,还是在人生旅途的逆境之中,无论是聚在田边地头、深山老林、山间羊肠小道,溪间深谷河边,还是聚在村院凉棚、乡市街头巷尾,以歌为乐,以歌消愁,以歌解闷,通过唱民歌,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歌来抖数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道是:“早唱歌来晚唱歌,人人说我穷快活。早上唱歌当不了饭,夜晚唱歌挡不住饿,唱个山歌解解闷,忘掉劳累提精神”,以此充实生活,乐度年华,忘我劳作。如:《唱支山歌当老婆》:“我在上风唱山歌,姐在下风莫骂我,长工伙计累一天,一天到晚瞌睡多,唱支山歌当老婆。”这首歌表达了山里人对山歌的热爱,体现以歌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又如民歌:“早上起来雾沉沉,只听锣鼓不见人,双手拨开云和雾,一层锣鼓一层人。”这首民歌如诗如画,以拟人手法,以大无畏的气势,展现了以歌为乐的热烈劳动场面,显示了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歌为乐的精神。
    二、以歌为号,团结互助的奉献精神。从原始社会人类群居共同防御自愁灾害,或氏族部乐的直至部乐联盟,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以歌为号,用民歌记录了社会发展中的团结互助的奉献精神。在千里房县,无论是古代战争、抵御自然灾害,还是生产劳动及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起梁造屋、治地修渠,抬石夯堤、植树造林、薅草挖地,那里有劳动,那里就有歌声,打起伙炮敲起锣,喊起号子唱起歌,用歌聚集民众,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团结互助,扶贫帮困,歌声就是力量,歌声就是号召力,以歌激励人甘愿作出无私奉献。如《吃罢饭来来扎下埸》:“吃罢烟来扎下埸,两边稠来中间稀,中间扎个花大姐,两边都往中间挤。”这道歌既是催工的号子,又反映了男女共同劳作的热闹场面。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爱美之心,人各有之,有了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们共同锄草,无疑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可以消除疲劳,增添力量,互帮互助,完成任务。
    又如:“太阳一出照山岗,诸位亲朋友听端祥,早下地来把活干,不怕五黄六月热难当,汗水落地变黄金,秋后要打万担粮。”这首歌告诫人们:虽然天气炎热,汗流不止,但我们只要勤劳,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汗水落地为黄金,秋后要打万担粮”,因此要早点下地干活。
    再如《吃罢烟来便起身》:“吃罢烟来便起身,莫把黄土又当板凳,这时候不是闲时候,棒槌落地也生根,棒槌落地生根是假的,倒插杨柳也发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却寸金犹是可,失却寸光阴无处寻。为了抢时间战荒草,我们只能休息片刻,锣鼓一响,歌子一唱,大家便会争先恐后地开始干活。
    三、以歌为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民歌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精神的满足和物质的需要一样,是须臾不可缺的,唱歌就是一种精神的满足,力量的源泉。房陵人勤劳朴实,祖祖辈辈身居大山,以山养山,以歌取力,是相对封闭的地域现状与纯真的性格结合,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但又与民族个性交相融合的房陵民歌。在房县这个高山深谷的生活环境中,有山有水便有了灵气,这里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妩媚,且文化的相互影响,激荡,渗透,使房陵人在辛勤劳作之间不甘寂寞,以苦为乐,不仅创造传承房陵民歌,更是用铿锵激昂、豪迈动听、粗旷奋力的歌声,把兴建房陵山水之美推向了极致。房陵人无论从古代神农炎帝在房陵神农架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还是千百年来与天斗,与地斗,与猛兽山洪斗,勤劳勇敢的房陵人,以歌为力,艰苦奋斗创业,不断谱写房陵建设新篇章。如《郎唱山歌妹接腔》:“郎唱山歌妹接腔,二人从小结鸳鸯,上山砍柴脚跟脚,下田栽秧行对行,白同桌来夜同床。”歌声就是力量,歌声就是快乐。唱歌可以解闷,唱歌可以增添力量,这是山里人的共识,无论是在山中砍柴,或是在田中栽秧,只要有人喊歌,便觉身轻气爽,力量倍增,因此,山里人在生产劳动中便有了劳动号子、薅草锣鼓等,有的是一人唱来众人和,有的是一人问来一人答,于是便有山号子、姐儿歌、穿号子等。《郎唱山歌妹接腔》就是在生产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山歌和劳动号子。
    又如《打猎歌》:“肩背一杆枪啊!忙把火药装啊!唤个大黄狗!来到深山上啊!喔喔!唉唉唉!咣咣,咣咣咣!嘣呼咚枪一响哟!打了个大香獐啊!”山里人打猎有打猎歌,采药有采药歌,采菜有采茶歌,没有歌声便没有力量。这首打猎歌生动的描述了打猎的经过,表达了打猎人的激动心情。人们在上山打猎时便唱此歌增添力量。
    再如《锄板一块铁》:“锄板一块块,锄把手中捏,薅死百般草,遭了多少孽。”这首歌如泣如诉,以苦为乐,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四、以歌言志,禀公直言的求真务实精神。《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房县志》记    载:房陵人“厥性刚烈燥急。厥声近秦,厥歌如楚”。俗话说:“大山能够铸就人,山歌能够言心声”。房陵山歌中有叙事歌,歌唱了世代英雄豪杰;有战歌,喧泄争强好胜的房陵大山人的性格和赛歌的聪明才智;有时政歌,用民歌纪录了社会的进程与发展;有直言直语的劝歌;还有反映宫廷帝王流放房陵为人处世禀公直言、刚正不阿之歌,如《杨家将》、《薛刚反唐》、《孟姜女》等等,有啥说啥,有啥唱啥,心怀坦荡,以歌言志,用民歌反映独特的房陵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表达出房陵人豪爽直率的性格禀公直言、刚正不阿、求真务实的精神。如《杨家是门忠良将》:“太阳一出放红光,杨家本是忠良将,大郎替了守王死,二郎马踏淤泥浆,三郎身遭短箭死,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当和尚,六郎把守三关上,只有七郎死得苦,芭蕉树上一命亡。”这首歌以赞美杨家将忠心报国为主体,明颂暗骂潘仁美陷害忠良将的罪恶行经。
    又如《十劝郎》:“一劝奴的郎,用心观文章,双手提起龙凤榜,天下把名扬。读书要用心,庄稼要做成,哥想熬成人上人,还要苦发恨。夫子神前挂,五经记心下,黄金有价书无价,切莫贪玩耍。二劝小情哥,切莫学赌博,十分家当九分破,老来受奔波,起了赌博心,败坏子孙根,熬油点灯少精神,背后人谈论,光棍痞子多,个个把你约,花了银钱受刻薄,还被亲朋说……”这首歌一是“贤歌”,是妻子劝丈夫要树立远大志向,不要沉缅于抹牌来赌等不务正业的行当之中,要耕读传家,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再如《孟姜女》:“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门前红灯挂,孟姜女儿守孤灯。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绕屋梁,燕子成双又成对,孟姜女孤单不成双,三月里是清明,家家户户上祖坟,人家坟前飘白纸,范家祖坟冷清清,四月里来养蚕忙,姑嫂二人去采桑,桑篮挂在桑树上,一把眼泪一把桑。……”这首歌揭露秦始皇修长城,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五、以歌颂德,尊老爱幼,尽忠报国的忠孝精神。房陵古为“忠孝名邦”,即西周太师尹吉甫尽忠报国,率兵征猃狁,战功卓著,周宣王称其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古二十四孝,汉朝黄香食邑地房陵,煽枕温衾,孝敬父亲,三字经记下了“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的千古美名。自古以来,房县志记下了许多敬老的孝子。房陵民歌中有许多“孝歌”、“劝善歌”、赞美英雄豪杰歌等等。房陵民歌不仅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形式,而且还是房陵人为人处世、颂场美德的教材,即通过歌曲的形式极大地找回远古人们的文明风采,并积极将传统文化演奏反映传统美德,表达人们对现实文明生活的热爱,以歌颂德,倡导美德,宣扬和睦家庭、宣传尽忠报国,传承中华文明,彰显着房陵人对的生活追求与道德规范。如《行孝歌》:“人生在世要行孝,自古养儿要防老,不孝子孙无好报。亡者一命归西方,孝男孝女好悲伤,杀猪宰牛又宰羊,招待三亲和六堂,棺材漆得照人像,绫罗绸缎把老装,孝子化钱又烧香,呼天哭地喊爹娘,天明之时要出丧,儿端灵牌步踉跄,锣鼓家什震天响,亲朋邻里来帮忙,人说亡者修积好,不是哪有这风光,亡者忙对朋友讲,养儿只有这一场。”这首歌阐明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道理,父母抚养儿女只是尽责任和义务,死后能够得以安葬便是最好的回报,百善孝为先,孝敬感动天和地,教育人们要行孝。
    再如《劝郎莫贪色》:“二八佳人进绣房,轻言细语劝夫郎。我观你这几天精神不爽,茶不吃来饭不想,懒洋洋倒在牙床上,奴曾经对你讲,鸡蛋没得鸭蛋光,家花没得野花香,家花好比房上瓦,野花好比瓦上霜,太阳一出照四方,只见瓦来不见霜,露水夫妻不久长。奴还有几个古人对郎讲,又怕言语把郎伤,吴王死至在西施之手,宋江杀阎婆惜把梁山上,三国有个吕布将,为戏貂婵把命丧。这都是前朝的古人,后代的榜样。我郎若是听我,管保你一生一世命安康。我郎若是不听劝,管保你一命见阎王。红罗帐好比是天罗地网,鸳鸯枕好比是五殿阎王,红绫被好比是迷魂汤,象牙床好比杀人战场,哎呀,我的郎啊,你若不听我劝,枉在世上活一场。”这首歌把妻子与情人比方为瓦和霜,告诫人们不要贪色,要爱自己的妻子,只有自己的妻子才能忠实的伴你渡过自己的一生。
     六、以歌启智,深入民众的博采众长精神。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能启迪人们的智慧,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房陵民歌有一大显著的特点,就是房陵人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深入民间采风,编撰了千古绝唱的《诗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原典之一。诗经民歌至今在千里房县传唱;房陵人以采集诗经的精神,贴近生活和实际,博采众长。房陵民歌中有“节令歌”、“劳动歌”、“知识歌”、“谐趣歌”、“谚语歌”、“ 谜语歌”等,民歌如山,有歌王、歌后、歌师、歌布袋,他们肚中装满了充满智慧的民歌,无论在繁忙的田野,还是居家乡村小院,无论攀越在高山之巅,还是深谷溪流河边,歌声随处可闻男女充满智慧的民歌,启迪心灵,逗人开怀,撩人遐想,寓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于民歌之中。山乡无处不飞歌!房陵民歌闪耀着房陵人的聪明才智的光辉。
如《关关睢鸠往产走》:“关关睢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羞得低下头。”是民歌借用了诗经《关睢》,还是《关睢》采撷于民歌,或是二者相互渗透。总之,是尹吉甫采集了民歌,才编撰出千古绝唱《诗经》。这首歌反映了在睢鸠“关关”的叫声中,一位年轻的男子在河边向一位正在洗衣的女子求爱的故事,画面古朴典雅,耐人寻味。
    如《猜哑谜》:“双扇门单扇开,开个缝缝挤进来,打个哑谜歌师猜,什么子开花李老君,什么山上长成人。什么花开玉堂春,她与何人来结亲。什么开花小罗成,他在啥处斩杨林,什么子开花杨宗保,他在什么地方娶过亲,什么子开花穆桂英,她破过几个天门阵。哥师傅老先生,从头到性说给我听,鼓上拜你为先生。双扇门单扇开,开个缝缝挤进来,你这个哑谜我来猜。梨子开花李老君,他在昆仑山上长成人,玉簪花开玉堂春,她与王三公子结成亲,萝卜开花小罗成,夜打邓州斩杨林,杨柳开花杨宗保,他在木瓜寨上娶过亲,木子开花穆桂英,她破过一百单八阵,歌师傅来老先生,我从头到尾说给你听,你看是假还是真。”以打哑谜的方式对歌,启迪人的智慧。
    又如《颠倒歌》:“别的闲言都不谈,各位亲朋听根缘,听我唱个颠倒颠,河的青草来吃草,老鼠子咬住猫的头,外头来了个哈八狗,捡起狗子打石头,又怕石头咬我的手,拿起石头去告状,一告告到城门上,两个瘫子站门岗,两个瞎子看文章,两个哑子睡一床,嘘嘘咙咙叙家常,谁个说我唱错了,坐板疮长在他脸上。”这首歌以反语的方式颠倒是非,读后饶有兴趣,令人在歌声中受到启发。
    七、以歌育人,世代相继传承文明的精神。民歌是中华文化的根血脉和脊梁。房陵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科技知识、伦理道德、家庭子女教育、邻里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房陵人将这些知识融入民歌中,以歌育人,世代相传。房陵民歌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婴儿处在摇篮之中,母亲为他唱“催眠曲”、“摇篮曲”;当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学唱各种童谣,之后是各种幼儿游戏歌、动物歌,儿童从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少年时期,开始参与劳动,唱起“放牛歌”、“割草歌”、“盘歌”……;青年时期,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歌唱领域:劳动、爱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在长大成人婚嫁活动中有各种婚嫁歌;亲人逝世后,亲朋后辈唱起了“丧歌”、“孝歌”等等,民歌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房陵民歌中有《戒喻歌》、《儿歌》、《新生活歌》等等,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罗万象,不仅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具有原生性、群众性、通俗性、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朗朗上口,易教、易记、易学。房陵民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知识的积累的结晶,可以说一部知识百科书、知识宝库。
    如《养育歌》:寒冬腊月大雪下,娘的娇儿落地下,屎一把尿一把,尿湿了左边换右边,尿湿了胸右边挂胸前,举在头顶怕摔嗒,含在嘴里怕化嗒,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才把娇儿拉扯大……说明了养儿的辛苦,儿女应当孝敬父母。
    如《劝世文》:“奉劝世人莫相欺,莫笑穷人穿破衣,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自古古人说得好,十年兴败许多人,也有十年贫变富,也有十年富变贫。先贫后富由是(可),先富后贫笑煞人。君子贫来失礼义,小人贫来便欺人,乡邻亲戚要和气,莫做争强好胜人,天地相合万物生,日月相合正乾坤,父子相合子行孝,弟兄相合手足亲,姊妹相合亲骨肉,妯娌相合家不分,亲戚相合常来往,朋友相合有照应,万两黄金不为贵,一团和气值千金。”说明了“贫而不谄,富而不娇”的道理,告诫人们什么事情都可以转变,贫可变富,富可变穷,为人处世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以和为贵。
    又如《十字歌》:“来在丧前唱一个,听我唱个十字歌,不知唱的确不确。一字下来一杆枪,二字两横一般长,三字好象王字样,四字紧紧门关上,五字盘脚在当心,六字头上顶乌云,七字翘脚做买卖,八字娥眉两分开,九字弯弯九曲水,十字穿心一道河。正唱十字不上算,听我倒唱十字歌,十字下来十字样,东吴招亲汉刘皇,随带子龙来救驾,气死周瑜一命亡,九字下来九曲弯,昭君娘娘和北番,琵琶丝弦单墙挂,放声哭过雁门关。八字下来两边丢,张飞拔刀就回头,张飞八岭桥上过,大吼三声水倒流,七字下来左脚翘,跨海征东是白袍,男盗女娼张士贵,瞒了白袍大功劳。六字下来绿茵茵,杨家有个杨总兵,呼天大王杨宗宝,大破天门穆桂英,五字下来暗五双,赵匡胤提刀送金娘,他送金娘三千里,金娘又送他转回乡,四字下来不留门,黑脸包爷是神人,白天断的阳间案,夜晚又断鬼神们,三字下来彩满街,红脸公主女裙衩,三天未满出一阵,救出辕门太子来,二字下来两条龙,二郎老爷显神通,头戴乌纱手掂枪,梧桐树上落凤凰,打掉一个不成对,打掉两个不成双,一字下来一杆枪,二郎担山压太阳,三人哭活紫金树,四马投唐小拳王,五月下来保太子,六下三关杨六郎,七国孙庞来斗智,八面埋伏汉张良,九里山前活埋母,十逼乌江楚霸王,十一云南花关锁,十二征西杨满堂,十三太保李成孝,十四夜打邓州府,十六杨广火山王,十七仁贵去征东,十八罗成去投唐,十九王莽追刘秀,二十八宿闹昆阳,大昆阳小昆阳,昆阳要数哪个强,大昆阳数马武,小昆阳数尧则,甘罗十二为臣相,太子十八为文王。”从“一”唱到“十”,又从“十”唱到“一”,再从“一”唱到“二十”,这种形式叫“倒卷帘”,是教人读书、识字方法,是传承远古文明的一种方式。
    八、以歌为荣,明礼知耻的自尊自爱精神。房陵人以会唱歌为光荣,并将忠、孝、礼、义、廉耻融入民歌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明礼知耻,提倡文明礼貌,自尊自重。房陵民歌有叙事歌,往往通过对一个故事的诉说来达到教诲世人的目的。此类歌词意情真意切,皆为肺腑之言,显现以歌育人真情。有劝世歌,即用铿锵成韵的形象语言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年们要忠诚老实、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有以歌讲史,即把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编成歌来传诵,来教育人鼓舞人。有贤歌,即以歌用细节刻画叙说人和事,较为真心实意、较为和言细语暖人心窝。其贤歌多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修身养性以及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等等,人们通过唱民歌的形式极大地找回远古人们的风采,并积极演义成人性化的传统美德。在房县,可以说,哪里有民众、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民歌也是人民生活中举止言行明礼知耻、自尊自爱的一面镜子。如《娘劝女》:“姑娘十八春,婆家要成亲,娘劝我的女,你要煞成人。正月是新年,为娘说的话,嘱咐我的儿,你要记心田。你往婆家去,学些好针线,大鞋学会做,小鞋要学全,大戴和小剪,样样学全还,人家都会说,我女好针线,我女好手段。……”这首歌是女儿出嫁前母亲对女儿的规劝,教育她明礼知职学好针线茶饭,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做一个贤妻良母,用美德维系家庭,团结邻里等等。
    又如《女儿做鞋样式新》:“姐儿做鞋样式新,千针万线一片心,鞋底做的门板厚,鞋帮又扎绣花针,穿在脚上象驾云。”赞美了姑娘一手好针线,把心中的情溶入千针万线之中,得到知心爱人的欢欣。
    再如《七十二行好买卖》:“七十二行好买卖,跟不上种田打土块,薅一道草来上一道粪,下一丈白雨转一道晴,锄头口上出黄金。”教育人们要脚踏实地,各干其行,各司其职,作为农民就要把土地种好,精耕细作,才能夺取大丰收,才能养家糊口,丰衣足食。同时,也讴歌了“劳动者最光荣”的主题。
    又再如《大绣荷包》中有:荷包儿绣三针,要绣桃园三古人,八拜结交一条心。这里运用穿插方式,教人们应具备刘备、关羽、张飞一样的义气,集中体现了民歌的“德育”功能。
    如《劝郎歌》:劝郎要行孝,行孝天知道,父母养儿恩难报,劝郎做官要清正,做官要学包文拯……劝郎莫赌钱,几多赌钱汉,卖了良田和家产,你看赌博是枉然。也是明礼知耻的民歌。
    九、以歌传情,陶冶情操,营造社会和谐精神。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表达方式。房陵人以歌声表达喜怒哀乐,以歌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是房陵民歌的一大功能。人们在大山中,由于交流闭塞,信息不灵,人们往往借助歌声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尤其是房县南连巴山神农架茫茫林海,北接秦岭余脉、汉水武当,大山给了房陵人歌唱的天赋和灵性,无论男女,他们的嗓音清脆悦耳,婉转悠扬,年轻小伙子的歌声能引得姑娘入迷,姑娘的歌声能唱得小伙子动情,不少男女青年就是用歌声表达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用对歌的方式进行恋爱,结成伴侣。人们还通过歌声交流情感,促进了人们之间相互的理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在房陵民歌中,最为动人的是丧鼓歌,也叫夜锣鼓歌,曲调哀婉悲壮,低沉凄凉,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叫人声泪俱下,以歌寄托对亡者的哀思。还有那以歌行礼,贺婴儿出生的满月喜酒歌,给老人祝福祝寿歌,侨迁喜庆歌、新春贺年歌,以歌传情,营造和谐社会。如《太阳渐渐往下溜》:“太阳渐渐往下溜,打把金钩钩日头,金钩抛在云端内,钩不到日头不收钩,恋不到姐儿不回头。”这首歌表达了年轻小伙子对心爱姑娘追求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她是天上的太阳、月亮、或星星也要把她追到手,结为伉俪,反映出对爱情的忠贞和感情的执着。
    又如《姐儿门上一棵槐》:“姐儿门前一棵槐,手搬槐枝望郎来,娘问女望什么,我问槐枝几时开,希乎说出望郎来。”反映了纯清少女在初恋那种朦胧迷惘、腼腆羞涩的感觉,或者在“媒约之言、父母之命”的桎梏下,姑娘难与恋人见面时那种哀婉沉艳、缠绵悱恻、欲见不能、相见恨晚的情景。
    再如《一把扇子一面蓝》:“一把扇子二面蓝,一把扇子二面蓝,一面画山一面画水,山水相连,要想二人姻缘断,岂必那,铁树开花,天崩地裂水流干,老龙叫欢。”则表达了对忠贞不愉爱情的赞美。
    十、以歌健身,愉悦心身,强身健体精神。《毛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不仅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即是心中之志用诗的形式来来表露,言(诗)之不尽,便情不自禁的歌唱起来,歌是对言(诗)的一种补充也是更强的志的宣泄、外露;而“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则道出了以歌健身,愉悦心身,强身健体之功能。房陵民歌有逗趣歌、游戏歌、忧愁歌、解闷歌、唱歌演戏,以歌伴舞,锣鼓铿锵,唢呐笛箫,激动人心,歌舞相伴,强身健体,幸福一生。更有甚者,“唱一唱,精神爽跳一跳,精神好笑一笑,十年少”,以歌健身,愉悦心身。房陵民间有句口头阐说:“饭养身,歌养心,酒暖身,歌提神”,男女老少喜于敲锣打鼓吹唢呐,边演边唱,愉悦身心,强身健体,成为时尚,尤其是在县城及乡镇唱歌跳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轻易不到这方行》:“主东地下有点不平,高的好比是摇钱树,低的好比是聚宝盆,聚宝盆的装金银。”则是在赞美中戏谑,明升暗降,明颂暗骂,让人哭笑不得,是典型边舞边唱的民歌。
又如《走进门来打一恭》:“走进门来打一恭,恭喜主动红中,往日门前拴骡马,今日骡马变蛟龙,主东发财在红中。”这首歌是奉承歌,主要用于结婚、乔迁、生日之时演唱吉祥如意,皆大欢喜。
再如《王大娘定缸》:“轱辘挑担走四方,王家庄前去钉缸,不觉走,不觉望,不觉来到王家庄,站在门前高声喊,钉盘子钉碗带钉缸,王妈妈在上房,耳听外头叫的忙,又手推开门两扇,原来是轱辘在门上,叫声轱辘听我讲,我请你与我钉口缸,听说王妈要钉缸,担担搁到你门上……”这首歌以欢快的节奏,边扭边唱,轻松愉快,既自娱自乐,又强身健体,是一种美的享受。
    房陵民歌,是地域文化在这里融会整合出的结晶,有着珍贵的地域生态学、史学、音乐文化学、音乐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等的多学科价值。千百年来,地处大山深处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质朴的山民,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歌,过着桃花源般的安逸的日子。在这里,歌是山民的神,歌是山民的魂,民歌承载着房陵人的情怀,弥漫着醉人的芳香,愿房陵民歌这块民俗民间文化的艺术奇皑唱响全国,唱向世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