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全国人大专题调研组称有新意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7月23日15:14 文章编辑:青山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7月23日讯(十堰晚报)首席记者 严谨 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尹中卿一行莅临我市调研视察中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项目。昨日,调研组在听取汇报、察看现场后认为:“十堰的项目工作力度大、开工快、落实好,尤其是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的措施很有新意,值得研究。”
昨日上午,调研组在世纪百强大酒店听取了我市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在市长张嗣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勤、副市长彭承志的陪同下,察看了我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对我市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落实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截至目前,我市扩大内需中央新增投资项目513个,批复总投资23.7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3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4.3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占总投资的50.9%;地方配套资金8.4亿元,占应配套资金的57.2%。这些项目有:十宜铁路、十房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生态环保项目,廉租房等民生保障项目。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市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合理界定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性程度;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三是通过政策导向形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空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为形成良好的投资平台创造条件;五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资本招募机制,通过竞争推进社会资源节省和政府投入的有效控制。
调研组组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认为,无论是从项目争取情况,还是从项目进展情况看,十堰的项目工作力度大、开工快、落实好。争取到的资金高出了全国地市的平均数,累计已完成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均已超过50%。政府公共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十堰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措施有新意、有效果,值得研究。调研组要求我市将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进入公共投资领域的情况进行专题总结,并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