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7月25日讯 《十堰晚报》报道(记者 吴忠斌 实习生 武敏):如何做到十堰、郧县科学对接,实现市委提出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昨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郧县县委共同主办的市县(十堰·郧县)对接发展高峰论坛在世纪百强雅阁国际大酒店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群风出席论坛并讲话,市领导周有顺、冯艳飞、严炳洲出席,省市社科界知名专家在论坛上出谋献策。
冀群风说,“统筹城乡、区县一体”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市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通过市县对接,十堰城区可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实力;郧县可以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缩小与十堰城区的差距。
冀群风强调,贯彻“统筹城乡、区县一体”战略构想,推进市县对接发展,要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要紧扣发展这一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市县规划、交通、产业、市场、项目“五个对接”。郧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按照市委书记陈天会“五个对接”的要求,从智力上、资源上、行动上,推动“统筹城乡、区县一体”战略构想的落实,实现十堰城区和郧县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发展互动、互利双赢,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随后,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严炳洲,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市作家协会主席杨郧生等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统筹城乡、区县一体”这个主题,分别从规划、科技、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领导和专家学者建议选登
全力支持五类企业发展
把长岭一线、沿江一线打造成十堰市新的知识密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通过对接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市科技局将全力支持五类企业发展:一是双亿工程企业里的扩张型企业 ;二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三是创新创业的初创型企业;四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包括在柳陂、长岭一线建农业观光示范园;五是节能环保型企业。
(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严炳洲)
打造独一无二的生态文化城
郧阳文化作为新城建设的灵魂和载体,要建立在四城理念的基础上。四城建设包括水城、明城、通史城和生态园林城。郧县历史文化渊源悠久,适宜人类居住,要通过科学规划,把新城建成花园小区,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态文化城。
(国家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傅广典)
把郧县纳入城区旅游一并规划
旅游对接是市县对接内容之一,市旅游局将在旅游规划修编中,把郧县纳入十堰城区旅游一并规划 。总之,从十堰发展大旅游,把郧县融于城区旅游中,以市带县,以县促市,促进整个十堰旅游大发展。
(市旅游局局长 李华山)
大力推动“郧阳文化”发展
打造“郧阳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在此提出几项建议:一是召开一次全国郧阳文化高峰论坛;二是创作一部反映郧阳文化的文学作品;三是创作拍摄一部反映郧阳文化的电视剧。
我们决定8月份在郧县召开“全市第二届基层文联交流会”,推介“郧阳文化”,并推荐郧县文联参加全省基层文联交流会,以推介和宣传“郧阳文化”。
(市文联主席 银道禄)
建议做好四件实事
当前,在对接方面建议做好4件事情。一是尽快修建十堰东风至郧县长岭大道。二是办好工业园区,吸引汽车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投资。三是策划启动临江高档小区建设。四是在茶店打造一条特色鲜明的农家乐长廊。
(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刘务民)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们要按照市委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按照县委提出“一个目标、两个依靠、三个依托、六个对接”的指导思想,做好市县对接工作。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两个依靠就是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全县63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三个依托就是依托十堰城区、依托东风公司、依托人民群众;六大对接就是思想观念对接、城市规划对接、市县交通对接、城乡产业对接、建设项目对接及市场对接,最终把郧县建设成为十堰市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
(郧县县委书记 柳长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