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8月18日讯(索联波)冲刺、高考、填志愿……经过层层“考验”,眼下,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准大学生们手中。然而,巨额学费一下冲淡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兴头。8月17日是大学新生申请办理助学贷款的第一天,笔者走访了十堰市茅箭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为确保准大学生考得上,上得好,十堰市茅箭区多措并举构筑贫困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资助中心确保“应贷尽贷”
姐姐小娣和弟弟小华今年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和华中科技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姐弟俩非常激动,可看到报到时所需的学费,心情又一下子沉重起来,“家里肯定出不起这钱”。爸爸妈妈无业,全家仅靠一个早点店维持生计,大姐姐莉莉就读于湖北大学还未毕业,早已债台高筑的家只能让姐弟“望巨额学费而兴叹”。无奈之下,姐弟俩向学生资助中心求助。截至8月17日15时,茅箭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已签定续贷合同达60人,贷款金额达40余万元;新生贷款近20人,贷款金额10余万元。该资助中心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资金落实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保证最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保证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据了解,该区每年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在100人以上,每人每年一次性贷款6000元。为方便暑期贫困生办理相关手续,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3人专门值班,确保贫困学生生入学“绿色通道”畅通,确保助学贷款 “应贷尽贷”。
社会人士伸手“八方支援”
贫困生的入学一直是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仅靠政府财政“出手”实难完成“使命”。社会募捐、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政策帮助许多贫困生圆梦大学。该区采取结对子、爱心捐资等各种形式,积极争取企业、团体、个人的捐助资金,努力扩大资助面,联合三环集团、东风公司四六厂团委、网盟俱乐部等单位为大川学校、西坪小学、茅塔中心小学等农村学生捐赠学习、生活用品7万元;区政协、工商联、光彩协会组织民营企业家救助大川学校贫困学生10名;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心,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为该区捐款捐物,仅去年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累计资助3759名贫困学生各种费用123.5万元。通过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使他们安心读书。 此外,暑期采访时,总能听到企业家帮助贫困学子上大学的佳话,那些本土“先富起来的人”成为资助贫困学生圆梦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贫困学生“自助”进而“助人”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深化资助教育意义,该区学生资助中心除了授人以鱼,还授之以渔,还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目前,有数十位受过资助的学生参加活动,打工、家教、经商……赶赴农村、走进社区为低保户、农民工、留守儿童家庭为学生补习功课等。家住茅箭农村的小倩同学是一名受助学生,这个暑假获得某集团公司提供的500元劳动报酬,拿着这500元钱,她没给自己添置衣服,而是走进农村照顾留守儿童家庭,把钱捐出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圆梦。 据了解,受助上大学的学生大多数品学兼优,他们当中许多人获得学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后,拿出其中一部分资助学习努力但家境更困难的同学。据该区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受资助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其中每年有超过一半接受过资助的学生通过捐款或者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回报社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