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千秋水纯净——茅箭区实施防控农业水源污染工程见闻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1日7:29 文章编辑:耕夫
        曾祥成   卜荣平   王兆文   肖爱民
 
    水是生命之本,但非所有水都是人之命源如氮、锰、磷等成分超标的污染之水。
茅箭区为保生命之水安全,探索的以生物扼制农业水源污染的方法,将被我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推广于该工程水源治污的整个过程。
 
    “植物篱”、“缓冲带”,净化水系顶“称职”
 
    农业水源污染致人病变、突变、恶变并非危言耸听:它由农村生活垃圾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中流失的农药、化肥、粪便等污染水层、河流、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后造成。植物紫穗槐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根系一年就能向地下延伸两米;三叶草固定氨肥不流失;芦苇、斑毛箭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涵养水份且是毒物的“克星”。在坡耕地、湿地旁栽种这些本土植物以组成“植物篱”、“缓冲带”,不仅投入少、效益高而且能有力拦截土肥流失、除毒保水、净化水质。
 
    在本区廖家村实施了“植物篱”、“缓冲带”技术的那面5.7°坡耕地里,即将收割的玉米穗穗饱满、色泽鲜亮但株株杆体仍不枯萎,它昭示了生物技术涵养水分、保护品质的多种功力。
茅箭区农田25°以下的坡耕地多,常有的强降雨水一旦将土、肥中的氮、磷、有机物、重金属等成份冲进河中和渗入地底,都会给人、畜饮水带来危害。
 
    茅箭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以“不要污染的GDP”的决心请来了中国水利水电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的专家 教授常年为本区的水质安全搞研究推广、分析监测。其中成员、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华玲告诉我们,“植物篱”、“缓冲带”可谓劳苦功高:今年虽发过几次大水,但庄稼经它们保护安然无恙,水样检测不浑不臭,氮、磷含量和PH值等在规定范围,不腐蚀管道,不影响处理后饮用。
 
    廖家村农家乐户主李平很兴奋:“植物篱”、“缓冲带”保茅塔河水更清更招引城里人,她一人经营这个店,能轻轻松松养活一家人。
 
    茅箭区正按我省权威专家的论证意见,制定相关措施并投入人力物力,将这一防控坡耕地水源污染技术普及到每户每村。
 
养殖场水源除污工艺  让一方民富一河水清
 
    百二河、茅塔河、紫薇岛、桃花湖……不论茅箭的任何水库、湖泊,所到之处,翠柳依依、水澈清粼,捋一捧水进口甘甜沁心。站在哗哗奔流的茅塔河边,廖家村王书记说,是政府实施的防控养殖场水源污染技术,推我们养殖业向新一轮跨越。
 
    离城中20多公里的廖家村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冬暖夏爽的气候对发展养殖业极为有利。两年前,28岁的周思涛承包了村中那个3000多平方米的猪场,去年开始获利,但猪舍污物排放却成了周思涛的心病:都是乡里乡亲,自家富了而污物进茅塔河却害了下游乡亲;这儿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河水直进京、津、冀、豫几省,长期下去,自己成了千古罪人……正准备“洗手”不干时,政府出资落实养殖场水源污染防控技术,高科技人才来了;污水处理设施建了;干粪用于施肥、猪尿和圈舍污水按《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治污工艺实施了。猪场污水经滤筛片进沉淀调节池、进氧化沟并通过水泵充氧激活微生物繁衍,再经二沉池、生物廊道中培植的无害菌种吞噬、分解污染物后,污水被净化,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污染解决了,不仅本村奖励我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变散养为规模养,连外村人也来我这儿取经。”听得出,周思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据常年为本区水质安全搞分析监测、研究推广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朱端卫介绍,没投入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时,该养殖场悬浮物是高浓度排放;有机物COD超1000 mg/L;氮、磷各超80mg/L。而实施该生物技术后,每日排放物检测结果,有机物COD平均值为294mg/L;氮43mg/L。这样坚持下去,茅箭区养殖业既能做大、做响品牌也不会污染水质。他还强调“我们正准备将这些经验纳入南水北调水源保洁主要措施重点推广”。
 
    我们看到,随着茅箭区防控农业水源污染机制的强施,流送京、津、冀、豫人民的水会更甜更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