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一片冰心为移民的李凡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7日7:53 文章编辑:原野
杨文华
 
    最清新的脚印,只会留在最宁静的路上。大桥村的脚印,今生难忘。
    他,曾经白白胖胖、高大魁梧,而今,皮肤黝黑,身体消瘦;他,曾经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搭起零时帐篷,露宿于荒山野岭;他,曾经为了移民,三过家门而不归,以至于不满周岁的女儿不再让他抱。他就是郧县县政府网络中心主任李凡,一个朴实无华的汉子,一个豁达开朗的汉子,一个乐于奉献的汉子。
    在李凡的办公室里,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四本厚厚的,已经打起了皱,但保存完整的移民工作日志。轻轻翻开,里面记载的是每一天移民工作中所有的事情:移民中出现的问题、移民们的要求、自己的感受……,一字一句,工工整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我虽然只是一名基层移民工作人员,但我执行的是国策,如果不坚持原则,就会愧对“移民”,这个神圣的名词。
                                                        ——摘自李凡的工作日志
 
    柳陂镇大桥村离郧县县城咫尺之遥,濒临汉水,水陆交通皆十分便利。村子旁边开有数家工厂,几乎每户都有人在工厂上班拿工资,一年下来在家门口打工都能挣上万把块钱。柳陂镇又是十堰市有名的“菜篮子”,光种菜,村民平均收入也都有两万多。
    然而,在这次南水北调移民搬迁计划中,大桥村共有200多户,1000多人被确定为移民对象,将远迁至武汉市汉南区。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移民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可想而知,工作开展起来难度极大。李凡和同事也就是在此时,临危受命,挑起了大桥村移民工作的大梁。
    回忆起那段日子,李凡说只能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初入大桥村,村民们对移民搬迁抵触很大,每天白天把门锁上,远远地躲着,晚上悄悄回家里拴上门,移民工作队上来敲门,也不开门。李凡和同事就时常站在门口等村民回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移民工作却举步维艰,村里很多移民仅仅考虑个人利益,根本不配合工作队的工作。在经过领导研究和工作队员切身体验后决定,在大桥村搭起临时帐篷,更进一步配合移民工作。李凡二话没说,从家里搬来简单的衣食住行,就开始了露宿生活。白天入户做移民工作,夜晚搭帐篷在移民点跟移民交心谈心,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困了打个盹儿……
    今年1月20日大清早,刺骨江风让人只哆嗦。李凡和工作队员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手提文件向大桥村移民对象肖某家走去。
    “干什么的,你们干什么的?”伴随着“旺、旺、旺”的狗吠声,肖某呵斥道。
    “肖大哥,我们是来做移民调查和政策宣传的啊!”李凡像平日一样,微笑着迎上去。
    “移民?我才不吃你们那一套,快走吧,我们家不会理你们的!”肖某没好脸色,说着就要去闩门闭户。
    “别这样,肖大哥,等一下,听我们说。”李凡见对方要关门,箭步冲上去劝导。
    “想干什么,出去!”肖某一家三口人把李凡推了出门,在一推一搡间,李凡的衬衣被撕一条大口子。
    李凡并没发火。“我执行的是国策,如果不坚持原则,就会愧对移民这个神圣的名词。”于是,李凡和同事耐下性子来,想尽办法为肖某一家讲政策,讲实惠。功夫不负有心人,前     后经过三次政策宣传,肖某同意了签订搬迁协议。
    李凡和同事们深入实地,细致认真的工作,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移民们由丧着脸到笑着说话,由闭户不理到热忱欢迎……
 
    新年伊始,第一个电话,第一个会议,都是关于移民工作。可见,移民任务任道重远,我不能有丝毫松懈。
                                                                                      
                                                ——摘自李凡的工作日记
 
    “上学是吧?先到当地报名上学,到汉南区去了以后第二天就可以上学。”
    和李凡聊天的时候,总会不时地被电话打断,他抱歉地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电话每天都会接到一、两百个,几乎所有的电话都是移民打来反映或咨询问题的。自去年11月份李凡被抽调做移民工作,担任柳陂镇大桥村包保队的工作队长以来,往日可以用三天的手机电池,现在手机只能勉强用一天。
    刚刚走马上任,李凡就带队驻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到了元月份,包保队开始着手“双委托”、“双确认”工作,三月份大桥村成立了临时支部和移民理事会,要派人到安置区监督房屋建设。“成立临时党支部,选出了我们移民自己当家人,今后我们的事就有人操心了。”郧县柳陂镇大桥村65岁的老党员张永寿,在听到外迁移民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的消息后非常激动。
    每个阶段不同的重点,移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事情。要给移民宣传政策,动员搬迁,还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协调各种矛盾纠纷,为了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来,李凡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昨天上午8:30,我包的大桥村二组的汪随华来交建房差价款19576.14块钱;8:40邵县长过来要求各单位一把手、村书记一起商议纱厂的事情……”
    在李凡的日记本里,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些看似琐碎的问题,然而,要将这些问题一一落实下去,倘若心里没有一本账,还真不好做。比如说,抓阄分房,确定会场,安保人员会不会出什么问题。房子一层有两种户型,二层有两种户型,是放在一起抓还是怎么样先抓哪一个。登记货物统计人员,你这个家七口人最终有几口人坐车到汉南去。家里面有几个病的,需不需要特殊照顾的。统统都要把它准确无误的记清楚。
    “新年伊始,第一个电话,第一个会议,都是关于移民工作。可见,移民任务任道重远,我不能有丝毫松懈。”正如李凡在他的日记里记下的一样,移民任务任道重远,所以不能有半点松懈。
李凡累并快乐着,在辛苦中夜同样为能为移民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感到自豪。
   
    头上多了五十根白发,代表的是辛酸与快乐的交融,代表的是生活的磨砺与象征,代表是与移民共处的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摘自李凡的工作日记
 
    2009年腊月,鄂西北的天气冷的让人不敢出门,鹅毛般的雪花飘个不停,家家都忙着办过年份儿,春节的氛围渐浓。
    雪越下越大,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李凡已经在移民区呆了一个星期,家里上还有妻子和不满一周岁的女儿等着他。怎么办,是回家陪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还是继续呆在移民区?不,今年小年不能回家,李凡热心男儿的心开始涌动。
    妻子每天都担心着李凡,“现在在哪儿?下这么大的雪,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手机上又出现了妻子的短信。
    腊月二十三的鞭炮声霹雳啪啦的响起,家家都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了,李凡还在大桥村临时帐篷里核实移民数据。电话突然响了:
    “喂,您好!”他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资料,只能斜着头,夹着手机说话,没顾上去分辨对方。
    “老公,今儿腊月二十三,也不能抽时间回家吃顿饭?女儿想你!”电话那头传来了委屈的声音。
是妻子,真对不起她和女儿李凡的鼻子一酸,“我,我还在移民区,今天事情多,可能回不去,你就先陪女儿一起吃饭吧,辛苦了!”
    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李凡灿烂的泪花中,露出了坚毅的目光,继续核实着自己的资料,生怕出现一丝错误。他是一个好丈夫,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但此时,为了移民,他牺牲了一切。
    核算完所有移民数据,已是万家灯火之时,弥天大雪狂乱地翻搅着,把天空搅成一团,让人睁不开眼睛。移民区的村民们都围着一盆火,拉拉家常,过除夕夜。雪淹齐膝盖,李凡推着摩托一步一步,在路中艰难的前行。等回到家,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整整行走了1个多小时,李凡的外衣被雪淋湿,内衣被汗水热湿,看到自己工作按期完成,他忘记了自己的艰辛与劳累。
    每天奔波于移民的路途,让年轻的李凡苍老了许多。大年初三,李凡的表妹无意中,在李凡的头上发现了五十余根白发。李凡只是刻意的笑了笑,笑得那么委屈,笑得又那么灿烂。
    李凡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头上多了五十根白发,代表的是辛酸与快乐的交融,代表的是生活的磨砺与象征,代表的是与移民共处的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亲爱的女儿、妻子及家人,此刻我非常想念你们,但移民是神圣的使命,等移民工程全部完成后,我会全心全意的来陪你们。
                                                  ——摘自李凡的工作日记
 
    俗话说,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可自2009年11月份李凡被抽调到大桥村做移民工作以来,已经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偶尔回一趟家,也只是匆匆一会儿,没有时间来陪家人,更没精力来顾及家里的事情。
    刚刚接手移民工作时,女儿不满一周岁,在家十分依赖李凡。两个星期过去了,李凡再次步入家门,伸手去抱女儿时,孩子说什么也不让李凡碰,还“哇哇”直哭。
    “谁让你天天不回家,这孩子都不认你了。”李凡的妻子有些委屈。
    “不是我不回家,只是工作没处理完。”李凡哭笑不得。
    2009年12月月底,大桥村移民工作正进入到攻坚阶段,李凡和其他工作组人员每天都必须呆在指挥部,下村与移民做工作。恰逢此时,李凡的岳母患高血压病,住进了医院。
    “妈病了,抽时间过来看看吧!”妻子打来电话。自从李凡被抽调到大桥村做移民工作,一切家务事都是妻子做,这下岳母病了,李凡的妻子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嗯,有时间了就赶过去啊。”李凡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应声答道。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李凡的岳母已经出院,可李凡还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下她老人家。李凡的妻子虽然有些不满,但她明白:丈夫不是不想家,不顾家,只是为了移民工作,没有时间来管这个家。
夜深人静,李凡也含泪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亲爱的女儿、妻子及家人,此刻我非常想念你们,但移民是神圣的使命,等移民工程全部完成后,我会全心全意的来陪你们。
    李凡躺在被露水打湿了的帐篷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李凡的付出,李凡的汗水与泪水,其间的种种辛酸,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最真切的体会。一江清水北上,流去的或许不仅仅是清澈的汉江水,还有无数郧阳儿女的汗水和泪水,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默默坚持,移民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滔滔江水才能奔涌北上。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却永远铭记着像李凡这样为移民辛勤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们.
 
 
     (作者单位:郧县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