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心脑同治一举两得——太和医院干细胞新疗法再现神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8日8:57 文章编辑:晓华

先生今年60岁,四年前因突发心梗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前,他再发脑梗,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及言语不清。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寻求治疗,经过专家会诊后认为,他的病情复杂,传统治疗方式难以奏效,建议采用干细胞疗法,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过六次干细胞治疗后,先生左侧肢体逐渐恢复了活动能力,讲话也比以前清晰多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心脏功能也同时得到了改善。先生激动地对医生说:“没想到干细胞的作用如此神奇,竟然一举两得,让我的心脑血管病同时得到治疗!”

今年初,年仅45岁的先生因突发脑梗入院后,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及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后,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均改善不明显,发病3月后开始行干细胞治疗,目前病人下肢肌力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可自行上下楼梯,语言及记忆力较前也有了明显改善。

200910月份,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年近83岁的李大爷,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因反复出现气促、夜间难以平卧入睡、双下肢重度水肿难以消退,在常规药物治疗后上述情况改善不明显后考虑实施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后,李大爷不仅夜间可以平卧入睡,在科室里面转上好几圈、甚至是下到楼下也不再出现气促的情况,一些基本日常生活也基本可以自理了。

据悉,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我国心脑血管病现状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征:“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上个世纪末,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务人员通过进行支架及搭桥手术,将堵塞的冠脉血管经导管支架开通重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已经坏死的心肌必然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疤痕,无法恢复心肌功能,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并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和向多种细胞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及能力,可以修复、替代变性坏死的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因此干细胞疗法成为心脑血管病的最新治疗手段备受瞩目。

太和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的机构之一。自2008年太和医院细胞中心成立以来,这项新技术给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据太和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主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李东升介绍,干细胞进入人体内后,会“有目的”地迁移到该去的病灶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迁移到脑损伤部位的干细胞通过不断分化增殖可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此外干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营养因子,为遭受损伤的残存神经元形成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或者激活休眠的细胞,逐渐地恢复相应的功能,而迁移到心脏损伤部位的干细胞可以修复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促进局部侧枝循环及毛细血管网形成,从而改善心肌功能。

    截止目前,太和医院细胞治疗中心已收治患者200余人次,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细胞治疗过程简单安全,可明确改善患者心脑功能,开辟了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多种神经内科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让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达到心脑同治的良好效果,重新回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