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诗祖故里筑路歌——记十房高速路五标项目部党委书记经理张文涛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日9:9 文章编辑:晓华
 

赵纯杰

金秋十月,鄂西北秦巴武当山区霜叶红似二月花,在这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故里的千里房县通向武当山下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支不畏艰险、顶风冒雨修筑高速公路的大军,工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工作,修筑十房高速公路。

草原放牧的羊群有领头羊,群飞的大雁有领头雁,筑路大军有领军人。

他,是属虎的,是一员虎将。为人刚毅硬朗,做事大刀阔斧,有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善于用独特的视角看世界、看人生,喜欢用唯美的作品,多角度地展现世间的美丽。

他,是建筑行业中一个优秀项目的经理,曾经用一个个精品工程去构筑心中的梦想,诠释自己的内心情怀。

他,就是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十房高速公路五标项目部党委书记、项目经理——张文涛。

张文涛,男,197412月出生,河南扶沟县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他曾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洛三高速公路,安南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良好的工程业绩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赢得了荣誉。

2010年年初,张文涛带领一路人马,来到荒芜偏僻的武当山深处,参加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建设,他带领筑路大军要修好这条通往诗祖故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灿烂明珠上的黄金旅游路,要修好崇山峻岭中的扶贫路,要修好这条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致富路,要为湖北省的公路交通事业锦上添花,要为中国中西结合部修好高速路。

无路难  开路更难   路在后 人在前

房县,位于鄂西北十堰市东南,介于大巴山与秦岭之间。鄂西北十堰市所辖的房县,东临荆襄,西通川陕,南倚神农架,北连汉水穿境而过的十堰市和道教圣地武当山。自古就有“蜀东孔道、楚西北边疆、秦陕咽喉、荆楚屏障”之称,为秦楚边缘陆路运输之枢纽。房县古为房陵,2800多年前,西周太师尹吉甫故里房,食邑房。尹吉甫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著名诗人,是《诗经》的总编纂者。《诗经》中高度称赞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为修好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的十房高速路,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以技术、诚信等实力中标,承建的十房高速第五标合同段全长3.16公里,包括大中桥10座、涵洞6座,路基土石方210多万立方米以及防护工程,总造价17890万元。

面对这项不小的工程,张文涛却乐不起来,他心里明白,那近1.8亿元的工程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拿来的。

十房高速五标地处秦巴山脉东部武当山深处,峰峦迭嶂,山高坡陡,地形十分复杂,相对高差900多余米。岩性多变地质差,土石方量巨大,所建桥梁高跨度大,外加上雨季长,沿河结构物基础、高填方经常面临洪水冲袭。而武当作为生态文化旅游区,对生态环保要求极高。

    “先思,先悟,先行,先入,先得,先赢”是张文涛一惯的工作作风,也是他的项目部的经营理念。这种成熟的思路为他们在项目建设创造了先机,也因此赢得了许多业绩。

200912月,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中标十房高速五标。2010年的春节刚过,张文涛就开始组织班子成员研究项目部进场的事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断提出了“快进场、快征拆、快临建”的想法,随即组织组织人力、调配资源,仅用半个月时间在全线率先实现进场安家,完成了试验室标定、梁场拌合站建设、营区文化建设等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早日开工赢得了先机。

工程要开工,征迁是保证。征地动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范畴广,动迁户心态各异,一直是项目的“老大难”问题。

让张文涛一筹莫展的是,在这3.16公里的地段上,几十户被拆迁的居民中,有居家拒不出面的,有常年在外去向不明的,有故土难离坚持不走的,更有人突击盖房想趁机捞上一把。要不就是找不到人,找到人也谈不拢,工作做通了还没等签协议人家又变卦了,弄得前功尽弃。

征迁工作讲的是政策,靠的是诚意,比的是耐心。

面对这些难缠的事情,张文涛既不发火,也不气馁,更没有退缩,他带领拆迁办人员顶风冒雨,走家窜户做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讲政策,政策攻心情感交流求理解,让动迁群众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配合,让使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梦想成空。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张文涛就是这样凭着满腔热忱,靠着耐心和毅力换来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工程如期开工创造了先决条件。

抓质量  保安全  重环保  为名山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一项精品工程就是最好的实体广告——张文涛如是说。

在施工过程中,张文涛组织项目部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质量保障措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施工。注重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前移质量安全监管关口,从源头治理质量隐患。质量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大力推行集中拌合、集中预制,着力推行设计标准化、施工工艺和工法标准化,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升质量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努力打造优质工程。

在张文涛看来:对人身安全负责才是对项目负责,才是对企业负责。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施工管理的首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大力实施安全教育培训,以严格、规范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为了强化安全监督,他组织设立了“安全标准岗”、“流动安全监督员”,“安全流动哨”,组织安全研讨,撰写安全论文,交流安全心得,开展“青年安全生产承诺”活动,真正起到了以高带低、互相促进、全员参与的作用,及时发现危险环境、危险行为等,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侧的陡峭的悬崖,一侧是清澈的河流,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张文涛面前:大桥桥位地势陡峭,场地狭窄,施工机械用不上。且不说爆破作业,就是人在行走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脚下的石头落入河中。没有施工便道,不说运出这些土石方,就是如何开挖都成了难题。摆在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按常将数量不是太大的土方就地处理,减少资金投入,方便施工,但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另一条是多投入,开通施工便道,增加投入,延长工期,够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张文涛认为: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哪怕是一立方土倒入山里河里也会造成污染,这是坚持不可以的。

这一面是企业的现实效益,一面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张文涛坚定地说道:我们必须对整个武当山的人民负责,宁可用人工背,也不能让土石方落到河里。”

于是,张文涛组织人力、物力开通在具备条件的地段开通了施工便道,而无法开道的施工段,他硬是采用了人工开挖,人力运输的原始办法,将土石方一点点的清理运送出来,没有对周边环境带来任何影响,此举成为了全线的美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打造阳光工程,张文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状承诺,把好关廉政关,做到风险预控。

身为项目经理,张文涛在对工程劳务分包、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奖金发放、大额资金使用等敏感问题上有一定的权力,但他都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通过班子集体决。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他没有安排自己的任何亲属在项目内承揽工程,从来不参与违反党内纪律的各项活动,工程开工以来,他先后拒礼拒贿达2万元。

张文涛积极在项目部开展 “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使创建活动成为促使青年立足岗位、爱岗奉献的有效载体,促进了项目部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苦与甜  为奉献  男儿泪  不轻弹

“当项目经理你就得能吃得了苦,就得要付出几倍于人的努力,否则,你就永远算不上一名好的项目经理”。张文涛这样说,这样做。

常年野外作业、沉重的工作压力、无规律的饮食生活,让36岁的张文涛落下了不少毛病,胃病、关节炎,可就是带着这一身的病痛,在工地上,他既当指挥员,运筹帷幄;又当战斗员,奋战在施工一线。

今年6月份,沿河结构物基础、高填方多次被洪水冲袭,工程一度受阻。张文涛坚守工地指挥抢工排险。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凉水,实在困不行了,就钻在车里打个盹。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一会,他说,这活抢不下来,我哪也不去。

在抢险的日子里,他眼睛充满了血丝,胡茬布满腮帮,但看到险情排除了,桩基浇筑完成了,他的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

张文涛的妻子孙敏,也是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的一名员工。虽是夫妻,各守一方,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电话是两个人沟通的唯一渠道。忙的时候,他连妻子的电话也没时间接,即使接了也是寥寥几句,便匆匆挂断。每当提起张文涛,妻子心疼地就要掉泪,“他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真为他的身体担心呀。”

工程开工至今,张文涛没回过一次家。想想自己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为人父,他不能给孩子应有的关爱,为人子,他也不能在老人身边尽孝。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却是兢兢业业,勤肯勤肯。为了工作他疏忽了亲人,为了大家他舍弃了小家。对于家庭、对于亲人,他深感歉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20101010日,十房五标段累计完成产值3749万元,占年度计划6911万元的54.2 %。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不安全事件,抽检项目一次性合格率92%;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工程建设生态恢复率100%,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2010925日,十房高速指挥部对全线13个标段,进行了合同质保体系、质量控制、实体质量、内业资料、试验检测、安全内业、安全外业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检查,五标段荣获第一名。

    张文涛说:“我的职业是建桥筑路,将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是我最大的愿望。为这个目标,我付出许多努力,牺牲许多,但这一切都很值得。”工程在继续,道路在延伸,在十房高速公路上,张文涛在用智慧和力量构建美丽的梦想,在用心血和和汗水谱写着筑路人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