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竹山县农村集体三资全程监督受赞誉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9日8:14 文章编辑:晓华

十堰新闻频道1119讯(陈昌荣、陶克):昨日,竹山县城关镇高家庄村石料厂,以2万元的价格发包给村民黄龙明。这是该镇财政所“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为村里办的第一件公开发包事儿。村民对此次发包的评价是:“过程规范,公开透明。”

今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强化对“三资”(村级资源、资产和资金)的运营监管。全县通过统一培训安装的“三资”管理软件,实现了对农村“三资”运转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全县17个乡镇建立了“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三资”实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村建立“三资”档案,把各村资产、资源和资金收支费用录入电脑,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分村公布于众,让群众对村集体“三资”情况享有知情权,参入权和监督权。

截止10月份,该县17个乡镇254个村(场)新农村建设接受外部捐赠资金200多万元,县纪委和各乡镇财政所通过“三资”管理制度,指导各村对钱物逐笔逐项从入账,使用到管理进行规范。同时,制作统一公开墙,定期将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开,接受监督。城关镇高家庄村老党员张有华颇有感慨地说:“阳光操作,让老百姓手里有了‘显微镜’,村里的大小事情,都让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

    据悉,该县纪委和财政局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来抓,通过建立“三资”运作新机制,科学、合理地规范农村经济事务管理,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实现内容具体化、操作精细化、处理规范化。一年来,仅城关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共纠正非法合同25份,纠正16件违反政策的决定,解决了35件农民反映的问题。镇纪委书记君说:“以前,村里的资金由书记、主任管着,使用的随意性大,村民未免有些疑问,实行财政代管服务后,村里的‘三资’运作情况更透明了,农村信访量下降幅度较大,有的村还实现了‘零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