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甜甜 朱艳丽
一名普通的电焊女工,在没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具有“专家” 水平的专著。她究竟是一名怎样的女子?她有什么过人之处?带着这份好奇,记者来到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钳调车间电焊工何宏菊工作的地方。
高度的责任心无限的潜能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认真阅读完《东风模具公司焊接材料及作业指导书》,感触颇丰,它填补了东风模具公司焊接工序上的一项空白,意义和作用非凡。
其贡献之一,标志着东风模具公司标准化工作已深入人心,并开花结果。《东风模具公司焊接材料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使东风模具公司的焊接工序有章可循,模具焊接质量很快提升到国内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东风模具竞争力;贡献之二,作为东风模具公司一名普通员工的何宏菊付出辛勤的汗水,利用业余时间,总结经验,查阅资料,终于收获了成果,不仅充分体现其极强的业务能力,更体现出东风模具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和优秀的素质;贡献之三,说明员工的潜能无限,如何发挥出每个人的作用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是管理者必须解决的课题,它与构建公司战略、公司文化、公司品牌、公司核心竞争力同等重要,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它是一切工作完成的基础和保证。
——摘自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总经理王俊宏为《东风模具公司焊接材料及作业指导书》所作序言
著书萌芽:为“疑难杂症”做笔记
娇小的身材,一张娃娃脸,说起话来清脆动人———第一眼,记者很难将何宏菊和印象中手提焊枪的电焊工联系起来。聊开以后,让人更吃惊的是,33岁的她已经是一名有着10年电焊经验的老焊工了,并且是点焊这个“男人世界”里业务上的佼佼者。
2000年,23岁的何宏菊进入模具分公司,原本在学校学习铸造的她没想到会被分到电焊班。“电焊不都是男的做的吗?”何宏菊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你可别小看电焊,这里面的学问大着的呢,你的师傅宋红敏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她还是公司人才库的高级技术人员呢。”负责接待何宏菊的工作人员的一席话,暂时打消了她的顾虑。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性格倔强的何宏菊还是决定迎接挑战。
宋红敏对这个性格倔强,但做事格外认真的关门弟子很喜欢,从最初如何分辨熔池、熔渣到怎样收弧,到怎样运条电焊等等,一一倾囊相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名师的指导下,何宏菊对自己要求得格外严格,师傅每天讲过的东西,晚上回家她都会重新温习一遍,很快成为电焊班的骨干力量,并在东风有限电焊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焊接的技术含量很高,稍有偏差很容易出现变形、开裂、气孔和砂眼等情况。有时处理不好,还会对工厂造成很大的损失。2001年,一次何宏菊和同事制作焊接压合模项目时,由于之前没有制订焊接工艺,焊接过程中没有考虑焊接顺序,导致焊出来的模具变形很大,还有开裂现象。“返工。”班组一个多月共同的劳动就这样被打回。在随后的返工工作中,老师傅们针对变形、开裂等问题重新制订了新的焊接工艺标准,按照这个工艺标准再焊接模具时,原来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次“事故”对何宏菊触动很大,她暗想:“要是最初就有一个成形的焊接工艺标准多好啊。”也正是从那时起,何宏菊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只要在工作中碰到什么“疑难杂症”,在找到破解之法后,她都会仔细认真地记在笔记上。“有机会要制订一个较全的标准作业书”的想法,也在何宏菊的心里扎下了根。
著书契机:电焊工作迫切需要标准化
何宏菊编写《焊接材料及作业指导书》的契机,源于钳调车间主任万志锋对电焊班的要求。今年5月,何宏菊所在的电焊班划转到模具公司钳调车间,在对班组情况进行了解时,车间主任万志峰发现,该班电焊标准作业书不系统、不规范,“我们模具公司电焊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是缺乏总结,而且电焊是纯手工,更需要标准化。”万志锋建议电焊班制作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图文并茂的,能具体指导工人的实际工作“电焊工具书”。
“让小何来做吧,她不仅有钻劲、爱学习、对电脑操作也比较擅长。”不论是同事还是前任主任都极力推荐何宏菊来承担这项工作。
领导、同事的信任,令何宏菊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然而要著书谈何容易,一开始,她就遇到很多难题。“我平时喜欢上上网,但对Office办公软件了解不多,对Word、Excle等不是很在行,很多图由于工具操作不灵活,常常要反复地画。画一个线条比打几百行字还累。”何宏菊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
为了将电焊技术介绍得更加完善、准确,在起草的过程中,何宏菊一方面用之前的标准作业书为参照,另一方面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仔细查阅,书中每一个焊接方式的成形她都要经过反复的整理、核对。
经过多次删改,今年2月,作业书的初稿放在了模具公司总经理王俊宏的办公桌上。王俊宏看了初稿后大为赞赏,鼓励何宏菊将其出版成书。
何宏菊说:“本来只是想好好完成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没想到还能出书,实在太让我不敢相信了!”为了将心血付梓成书,何宏菊又做了大量的删补工作,她还在书稿中添加了焊机的特性及使用范围、常用焊材介绍,包括用途、硬度、抗压强度、修边、淬火等内容,“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焊接工艺,而是将与焊接相关的内容容纳其中,电焊工人尤其是新人看了之后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顺利著书:身后有强大的后援团和智囊团
“没有领导、师傅、师姐的帮助、老公的支持,我不可能完成此书。”何宏菊笑着说,她身后有一支强大的后援团和智囊团。
“我每完成一部分就会给车间主任看看,他会给我提出很多意见。”何宏菊说,车间主任因为在管理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如何让书的内容更具实用性,他总能给出建设性意见,修改后,指导书的可读性就提升了一个层次。
何宏菊的老公丁元起是模具公司一名热处理工,在热处理方面也是个行家里手。因为在焊接某些模具时要充分考虑焊接部位是否需要淬火,需要怎样的硬度、温度———只要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何宏菊都会向老公请教,有时两个人都拿不准的,还会一同找师傅、找专家进行求证。 如今,何宏菊所著的《模具公司焊接材料及作业指导书》的初稿已经放在班组里指导现场作业人员工作了。何宏菊的师姐杨瑞评价说:“何宏菊的作业指导书指出了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没干过焊工的人看了书也会对电焊有初步认识,尤其是对刚干这项工作的人,帮助更大,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法,是一本指导性非常强的工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