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11月29日讯(曾章题):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军区于2008年对口帮扶竹山县深河乡麻线村。三年来,省军区根据麻线村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先后争取项目、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实施了五大工程,促使该村经济社会取得五大变化。
脱贫致富工程。根据麻线村交通不便、产业基础差、致富门路窄、村民较贫困的实际,该军区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确立了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鸡、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以劳力输出为主的打工经济,以笋竹、茶叶、肚倍、木瓜开发利用为主的集体经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改善环境,以特困户为重点进行帮扶,为该村找准了脱贫致富路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安全饮水工程。麻线村村民分布在三条沟六面坡上,生产、生活环境都比较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多数村民的生活用水没有保障。工作队通过调研,采取共同出资帮扶共建的办法,决定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先后投资近40万元,修建水塔,架设自来水管网,修建了安全饮水点6处。
村组公路硬化工程。由于交通闭塞,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差。为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省军区及时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争取项目,解决出行和运输难问题。
“文明院落”工程。为整治村里的脏、乱、差,工作队采取军区追加投入、向地方争取项目扶持、村民出工的方式,把道路硬化、“五改一建”、“文明院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院落”。
阵地建设工程。在省军区帮扶下完善了村支部、村委会、综治、计生、民兵连等各办公室和争先创优1+9模式配套建设,还为村委会添置了办公用品、图书、喇叭等设施,启动了“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远程教室、农资服务部等。
五大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该村的五大变化。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通过省军区的对口帮扶,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培植了养牛在20头以上的大户5户、养羊在50头以上的大户13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3户、年饲养3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户、种植示范户108户。建起了1380亩茶叶基地、8000亩笋竹基地、500亩肚倍基地、500亩木瓜基地、300亩药材基地,人平经济林园达5亩以上。打工经济势头强劲,输出剩余劳动力517人,全村经济总收入年增幅为15%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2470达到现在的3100元。
农民的出行和运输难得到彻底解决。硬化了村委会至左靳8公里村级道路、村委会至麻线屿6公里村级公路、村委会至安沟4公里村级公路、炉子沟3公里村级公路,从而使该村11个村民小组的农民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得到解决。
村民的居住环境有很大改观。解决了800余村民的饮水难题。完成以改房、厨、厕、圈、水等为主的户280户,其中改造特色民居43户,新建沼气池300余口,修入户路3.8公里,重新架设和维修了电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 ,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目前该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基础。省军区与村两委研究,以现有茶园为基础,适当投入加强管理,新建了茶厂,更新了设备,改进了技术,使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现年实现收入40000余元。同时改革林地的经营管理模式,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合理开发利用,使现有林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农民素质明显提高。针对农民渴求农业技术知识的情况,工作队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了茶叶栽植与管理、生猪养殖、林特管理、沼气安全使用等培训活动30余期,培训农民980人次,使户平达到1至2个科技明白人;工作队还在全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倡导了健康、文明的乡风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