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12月29日讯(谢志勇、陈迪燚):近日,丹江口市“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中专班在该市浪河台商投资园阿里山集团公司开班。来自该市各乡镇近80户生猪养殖合作社成员参加培训。这是该市大力培育乡土人才领跑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丹江口市加快推进新农村的建设,采取思想上扶智、经营上扶能、发展上扶业办法,培养农村“土专家”、“土秀才”,打造乡土人才队伍,培育出“田秀才”10726人,集聚产销大户1768户,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丹江口市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科技网吧、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对产业大户进行农村方针政策、农技科普知识等培训200余期,鉴发劳动技能资格证7800余份,开展给乡土人才送书、送课、送观念等活动1200余次。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邀请专家、技术员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180余期,到外地“取经”40余次,着力提升乡土人才素质技能,提高引领经济发展能力。
经营上扶能。该市建立市、乡领导联系农村人才制度,重点从“办好实事、解决难题、谋划路子、上好党课”入手开展联系指导工作。该市组织部和人事局与土台乡68名乡土人才结成对子,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措施,引导200余名乡土人才发展柑桔、木耳等产业发家致富。今年,全市落实“一帮一”联系农村人才1569名,帮助解决具体问题2186件,扶助发展资金1114万余元。
该市设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动态管理。围绕特色产业,组建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与流通等行业协会64个,鼓励乡土人才会员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扎根一线、兴办实体。均县镇洪家沟村党员致富能手陈洪兵,带头发展烤烟80亩。在政府帮组下成立烟叶协会后带领全村发展1270亩,年产值达到100万元,种烟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鼓起了农民群众“钱袋子”。 据悉,该市今年创建党员示范基地235个,乡土人才帮带贫困户2207户,兴办实事4000余件,在全市形成了“一个产销大户、帮带一户贫困户、建好一个示范园、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龙头示范效应,收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