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家庙石窟建筑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2月24日讯(袁源):昨日上午,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收到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传才先生的来信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被列入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五经”之中。千百年来,文史专家学者一直研究赞颂《诗经》。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诗经》中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的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中少有的已知姓名的作者。
尹吉甫是哪里人?在中国有湖北房陵(房县)、山西平遥、河北南皮县、四川阳江(泸州)等说法。经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十堰市民俗学会、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房县文化等部门多年的考察,收集挖整,大量资料表明,尹吉甫籍里是湖北房陵,即现今湖北房县。
尹吉甫碑
鄂西北十堰市所辖房县,古为房陵,《竹書紀年》及有关古籍载:“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据《郧阳府志》、《房县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等记载: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古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东汉末为房陵郡治。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里房县被称为民歌之乡。
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主任记者袁正洪从1982年开始搜集挖整关于尹吉甫的资料,先后随同新华社湖北分社老社长徐士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专家、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鄢维新、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月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十堰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陈吉炎教授等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到房县考察尹吉甫与西周《诗经》文化及其尹吉甫传说故事,并组织陈伯钧、张华田、张兴成、蒋学武、邓发顶、胡元炳等人搜集挖整尹吉甫有关文字资料100多万字、录音带20多盘、数码录音100多MB及录像带16盘,拍摄照片资料3000多张,挖整尹吉甫在房县传说故亊50多个。尤其是近几年来,袁正洪先后专程到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实地考察,从书海寻中查阅有关史志及相关书籍,撰写了10多万字的相关文章,研究表明:西周太师尹吉甫,兮伯吉父仕西周 ,征战于山西平遥,传说于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 ,故里湖北房县,食邑房,卒葬于房县。
尹吉甫家庙前明代知县复修时立碑
据明万历六年《郧阳府志》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卒葬房之青峰山”、 “周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封太师,食邑于房。吉甫有文武才,入为卿士。时俨狁内侵,王室浸弱,王命吉甫帅师伐之。吉甫与仲山甫协赞,内修外攘,迄奏肤公定王国,周道赫然中兴,诗人为之六月之章歌之,列于小雅,卒葬于房之青峰山,今碑坟在焉。”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 “萧萧杉侩,周太师之采邑。”“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 “《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据《明统志》载:“尹吉甫以为房人…食采于房,其后卒遂葬于房欤”。明代《万历郧台志》卷十“著述卷”载有“七言绝句”:“往日跳梁今按堵,三邊共说裴开府,当知文武宪群工,天为皇朝生吉甫”。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 据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出版《十堰通史》载:“西周时期十堰地区最有名的人物是尹吉甫…死后葬于湖北房县的青峰。”据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十堰文物志》(房县历史文物古迹•古代建筑篇)记载:“宝堂寺,地处榔口乡白鱼河村,以供奉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石像和三教神像而取名……县文物保护单位。”据1992年郧阳地方志办公室编《郧阳古今》一书载:“尹吉甫是房县人,食邑房,死后也就葬在他的封地房县青峰一隅。由于历朝重修尹吉甫墓以标榜其忠烈,所以至今遗迹尚存。”
尹吉甫家庙复修立碑记
房县有尹吉甫祀庙、祠、碑、宅、墓等文物遗迹。房县榔口乡万峰山有尹吉甫家庙,现存有碑、石窟等,1987年宝堂寺被房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房县榔口乡白鱼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在“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 的大型石雕龟驮碑上记载有“…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据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五》载:“房号‘忠孝名邦’, 盖以西有黄香祠,东有尹公墓也。” “忠孝名邦” 石碑原镶堪在被当地民俗视为吉祥迎宾的东城门上。现该碑被收藏在县博物馆。
房县自古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 房县文化馆馆员杨才德、原十堰市群艺馆馆长徐树棠等1980年在房县搜集《诗经》相关民歌至今仍在千里房县传唱。2004年至2009年11月,在房县民间文化抢救挖整中,搜集到20多首《诗经》相关民歌,有关专家学者考察认为,这与尹吉甫故里及房县古为周南之地,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在考察了房县尹吉甫故里后撰文《论房陵文化的构成、价值及其圈层》说:“周室有位太师叫尹吉甫,是房陵人,家在今天房县青峰镇,《诗经》里有他的诗作《大雅•丞民》和《大雅•嵩高》等。他是诗经文化形成的具有特殊作用的人”。傅广典主席在接受记者釆访时说,通过到房县实地考察,我认为古老诗歌至今在房县传唱,这一罕见的文化现象,与房县为诗祖尹吉甫故里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鄢维新在考察了房县尹吉甫故里后说:“以房县为核心区的民间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蕴藏量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尤其是尹吉甫与西周诗经文化……十分珍贵,可称谓民间文化的丰富宝藏。”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青青教授撰文《房陵文化圈民歌的多元文化特征初探》中写到:“房陵地区的《诗经》相关民歌,不仅清楚地证实了湖北文化南北交融的地域性特征,又能使地域文化的学者较笼统的叙述”、“不论从地理位置、历代政治区划,还是人口构成上,房陵文化圈都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月红先后在房县榔口、桥上、门古、青峰、城关等乡镇深入广泛采风房陵民歌,考察了尹吉甫石窟古建家庙,听当地几位老人讲述了尹吉甫的民间传说,还在当地听到传唱的与古老《诗经》相关的民歌,她说:“这些珍贵资料不仅是鄂西北房陵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对研究我国历史名人周太师尹吉甫及其诗经相关民歌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房县是民歌研究的富矿。”
今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深入民歌采风。陈连山在撰文《一份融会中华民族口头和文字两种知识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写到:“房县是周宣王时代的太师尹吉甫的故里,至今仍有其墓碑和庙宇。尹吉甫曾经帅军驱逐猃狁至太原,也创作了《崧高》、《烝民》赠送同僚,后来收入《诗经》,是目前已知为数不多的《诗经》作者之一” 、“ 它们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一份无形文化遗产。”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
(中)教授考察尹吉甫家庙
今年12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考察尹吉甫家庙的有关文物遗迹时说,有关碑文记载:“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山西而至此久隐山房旁四野朝夕留心而方得乎此也峰峦优雅辐辏四围龙脉萦纡之还绕……”这说明尹吉甫随周宣王从山西平遥征战猃狁打胜仗后回籍里先址建家庙耀祖,这对研究尹吉甫有很重要的价值,很值得到此考察,一定要保护好。
十堰市民俗学会帮助房县榔口乡撰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报吿,2006年12月4日,《尹吉甫民间传说》被十堰市公布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文批复《尹吉甫传说》(房县)等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房县县委、政府领导很重视,已将启动尹吉甫及“诗经文化园”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着力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斿圈建设。
今年11月下旬,袁正洪通过网上查找,在中国诗经学会秘书处曹建芬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将有关尹吉甫的考察研究资料呈送夏传才会长指教。夏传才会长在百忙中阅看材枓,在来信中说:“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二《南》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