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病人为啥到湖北看病
——聚焦跨区域医保之“十堰现象”
湖北日报记者 龙公
年前,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合作医疗病人、68岁的张喻清老人,因甲状腺占位,从当地转院到十堰市太和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 同样来自陕西白河县的医保病人、鼻咽癌患者余清平,2009年已是第四次入住太和医院。 陕西医保病人来湖北看病,在十堰已不是新闻。早在2002年8月,医保病人不能异地就诊的桎梏,在这里就被打破。 太和医院有关人士介绍,仅2009年,就有来自陕西安康市的约4000多名医保病人前来住院就诊。医院入住的外省籍医保病号,已占住院病人总量的10%以上。 作为十堰地区历史悠久的三甲医院,太和医院从2002年8月起,便与邻近的陕西安康市签订协议,成为该市转外就医的医保定点医院。 自此,陕西安康医保病人在十堰看病畅通无阻,形成国内比较罕见的跨区域医保“十堰现象”。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退休后投奔子女者、驻外工作者、进城务工者群体庞大,跨区域就诊、异地享受医保报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受多种因素限制,跨区域医保一直是亟待打破的坚冰。 那么,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何以能先行一步?当地医疗界人士认为,其中既有客观的历史地理原因,也有两地相互促成的人为因素。 首先是地缘之便。十堰地处鄂渝陕豫4省市接合部,跨省交通相对便捷,邻省边界群众到此就医早成习惯。 其次是医疗优势。十堰市医疗资源丰富,以太和医院在湖北省地市州的绝对优势,其专家团队和高新技术遥遥领先于4省边界同类城市,对邻省群众构成强大吸引力。而在安康,最好的中心医院仅是三级乙等医院。 其三是成本优势。对安康市的医保病人来说,省内转诊到与太和医院同档次的医院,必须远赴西安,医疗、交通费用均远远高于到十堰就诊。太和医院医疗公共关系部主任黄群平认为,这是最关键因素。 最后一点是高度互信。以太和医院为例,多年来,他们对省外病人开辟绿色通道,减免部分费用,被安康群众亲切地称为“老乡医院”。早在2000年,他们便与安康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了“秦楚联合医院”,开展多方位的技术合作,当地医护人员可免费来十堰进修。
河南病人是来十堰就诊的另一支主力军。 太和医院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河南省的医保还不能异地转诊,病人,太和医院只能接纳河南的自费病人。“省外病人越多,医院的压力越大。” 首先是医保政策不一。以医保药品目录为例,有些药品在我省可报销,而在陕西不行;有些在我省属甲类药,在陕西属乙类药。这既增加了工作难度,也易引发纠纷。 其次是成本上升。十堰本地医保全部采用网络结算,而对省外医保病人,需要先人工记账,再转进单独的数据系统,直接增加了医院成本。外地病人出院后,住院资料需返回当地,太和医院每月仅支付的快递费即达数千元。 其三是负担加重。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安康设立的医保住院限额标准较低,而远道而来的病人多是危急重病号,就诊费用相对较高,按协议,其超出部分要由十堰的定点医院分担。 去年4月,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跨区域医保进程,方便医保病人异地就诊。 太和医院认为,推进跨区域医保,应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加强各地医保政策的对接,二是解决异地网络结算的难题,三是政府应适度加大投入,切实减轻医院的负担。 十堰市卫生局有关人士认为,跨区域医保的“十堰现象”,在外地也许不可复制,但其提供的“先行先试”经验,仍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