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太和现象”解读之一:全省一流的“救心”天使团队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3月22日12:39 文章编辑:吕正
     她只是一家地市级医院,却在多个科室多个领域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她地处封闭的鄂西北山区,辐射力却涵盖周围鄂、豫、陕、渝的多个县市;她座落于小城十堰,却吸引了许多大城市大医院都没有的专家教授、海归博士……
     十堰太和医院的成功,被全国地市级医院的同行们称之为 “太和现象”。太和人创造的一系列“奇迹”,反复被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学者研究、论证。不断有兄弟单位前来考察、学习,但却从来没有谁能复制太和的成功。一些人由此断言:“太和现象”只是一种偶然。
      近日,我们走进太和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中,走进他们的管理层中,去揭示“偶然现象”背后的必然规律。
      
       “太和现象”解读之一:全省一流的“救心”天使团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据相关统计,在存活的新生儿中,约有千分之六~千分之八的发病率。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在婴幼儿期间即得到治疗。而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及部分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低下等原因,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直到长大后症状出现才就医,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十堰有一个妈妈,天天擦皮鞋攒钱,准备为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做手术。等她有一天终于攒够了费用时,孩子却永远失去手术机会了。”说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李涛教授非常痛心,他说,失去手术机会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在等死了。“三条路,一是心功能衰竭而死,二是心脏突然停跳,三是大咯血死亡。”
      为了关爱先心病儿童,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十堰市太和医院于去年7月底正式启动了“爱心救心”活动,免费为十堰、神龙架、襄樊、陕西安康、河南南阳等周边地区0—14岁儿童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同时为在该院手术治疗的患儿减免费用,介入治疗患者每人减免5000元,外科手术治疗患儿每人减免10000元。
 
                   为了让更多患儿心脏健康跳动
      
      5岁的军军 (化名)从小便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咳嗽,体重也比同龄孩子轻。他很小的时候便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手术。去年8月份,军军父母听说太和医院开展“爱心救心”行动,便带着孩子从郧县老家前来太和儿童医疗中心治疗,检查发现军军为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中度返流、主动脉瓣少量返流,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经专家合议,决定为他实施介入治疗。
      不久,由太和医院副院长、儿科专家王作军教授、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主任李涛教授和青年专家张勇医生,为患儿开展了左右心导管检查和经皮PDA试堵闭术。术中专家们穿刺患儿股动脉和静脉血管,在大型X光机和彩超的引导下,专家们准确定位,依靠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特制的导管,将大小适宜的封堵器送至患儿病变部位并封堵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术中监测右心室压未增高,术后经造影检查,植入患儿体内的堵闭器成型良好,彩超显示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此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仅仅住院三天后,军军便出院回家。按照事先提出的活动政策,军军享受了减免治疗费用5000元的优惠。
      在广东打工的竹山男子沈先生2007年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在孩子2个月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广东的医生告诉他,孩子如果不在5岁以内手术治疗,恐无法长大成人。
      为了调理好孩子身体再手术,夫妻俩把宝宝带回老家。然而祸不单行,沈先生又被诊断患上了胃癌,并随后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手术。2009年6月份,病情开始恶化,被医院告知生命可能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
      此时的沈先生已经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儿子健康成长,为此他立即筹措了手术费用,带着孩子住进了太和医院胸心外科。此后数日内,他几乎日夜守候在儿子的身边,7月31日,孩子终于成功实施了手术,沈先生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在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几乎每个人及他们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而太和医院开展“爱心救心”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患儿的心脏能健康跳动,让这些不幸的家庭能重新拥抱快乐。
      截至目前为止,该医院免费筛查的儿童已超过500余名,筛查出先心病患儿400余例,全部建立了先心病患儿随访档案,仅在该院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接受介入治疗的患儿就达90余例,最多一天做过9台先心病介入手术,创下了我省单日先心病介入治疗历史之最。这些患儿中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每位患儿得到五千元减免。另有70多例先心患儿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房、室缺手术40余例;复杂先心病30余例,每位患儿享受减免手术费用一万元。
      
                         将活动范围扩大至全省乃至全国
      
      目前我国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因而,太和医院实施的“爱心救心”活动,主要由胸心外科及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承担。
      该院胸心外科主任张军介绍,我国每年约有15—20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先心病已成为十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个别患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先心病一般无法自行痊愈,均需通过手术介入的方法根治。而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死亡率高。
      先心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况等。一般手术时间建议在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不良且营养状况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而且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先心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这让太和医院的领导及医务工作者们受到了鼓舞,他们决定将这项活动范围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目前我们湖北省的小儿先心病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非常滞后,与我们医疗卫生强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太和医院副院长王作军教授说,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大约有三分之二通过介入治疗可以治愈。
      “相比于传统的外科心脏手术将肋骨锯开,切开心脏、主动脉等方式,介入治疗不需要缝针,不会留下疤痕,安全系数高。”李涛教授说,自己曾做过一例时间最短的介入心脏手术,从患儿推上手术台打麻药,到推出手术室,总共28分钟。患儿一清醒就可以吃饭,6个小时能下地行走,一个星期出院。“6岁以上的患儿甚至可以做局麻,一边说话一边进行手术。”
      
       湖北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头雁
      太和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目前是我省惟一能够独立开展介入治疗的儿科、也是我省儿科界实施介入治疗数量最多的科室。称之为湖北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头雁,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1996年,太和医院儿科就联合放射科,开展了我国第一例治疗先天性多发性肺动静脉瘘手术,手术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起轰动。“当时国内普遍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外科手术进行切除,将肺局部切掉,这样异常的血管和正常的血管都被切除了。”王作军副院长说。王副院长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大儿科系、主任医师、教授,有深厚的儿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儿科心血管疾病,能够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先后在《中国康复》、《临床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1997年,太和医院又率先在湖北省开展了Am-platzer法先心病介入治疗。并迅速锻炼、培养出一批在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水平过硬的中青年专家团队。2003年受中华医学会邀请,李涛主任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为规范和指导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李涛教授的头衔一大堆,除太和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主任外,他还是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十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他对儿童房间隔缺损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了房间隔缺损的自然闭合规律。主持承担了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省、市科研项目8项,其中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国内先进水平。李涛教授目前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学组委员,目前该学组委员全国仅20人。
      除了这两个学科的带头人外,太和医院还有潘同国和肖玉等经验丰富的专家。潘同国教授是十堰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从事儿科临床医学和教学工作40余年,参与完成多项科研工作,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医学工具书一部。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儿童心血管疾病,对小儿各种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风湿病等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也善于对各种疑难病、危重病的研究,主持开展了食道心脏电生理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在鄂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肖玉副教授是武汉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心血管专业医学硕士,太和儿童医疗中心二病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儿科二病区副主任,广泛开展肺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coil弹簧圈封堵和Amplazer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亦成功开展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的联合介入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大动脉异位的心导管检查,同时成功开展首例主动脉辨狭窄的球囊扩张治疗。
      
             全省市州医院中实力最强的心胸外科
     当一些先心病患者的情况不适合介入治疗,或者需要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合进行时,就需要心胸外科出场了。
      太和医院的心胸外科也是全省市州医院中实力最强、年心脏手术病人最多的专科,目前心脏手术总数已突破2000例,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陷、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的矫治;大规模开展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大血管外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是该科的特色治疗项目,手术患儿年龄最小的仅六个月;腋下小切口,直切口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不停跳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是该科的拿手绝活。
      太和医院心胸外科负责人张军教授是湖北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湖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医疗系的他,先后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和上海市儿童中心医院进修学习,获得湖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致力于心胸外科专业技术研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心胸外科手术,尤其擅长各种获得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发表论文十余篇,三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心胸外科教授谢斌生,长期致力于心胸外科专业技术研究,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心胸外科手术,尤其擅长微创漏斗胸矫治,食管根治、肺癌根治、支气管袖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在普胸外科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十堰市率先开展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癌根治术,为减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2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太和医院胸心外科创始人袁守善,现任太和医院心胸外科名誉主任,湖北省胸心外科学会委员,十堰市外科学会常务理事。1963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湖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湖南湘雅医学院进修学习,主要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致力于心胸外科专业技术研究,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心胸外科手术,擅长各种获得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率先在十堰市进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手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在食管根治、肺癌根治、纵隔肿瘤切除、有着丰富的经验。
      
       打造全国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基地
     在全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遥遥领先的太和医院,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谈到未来的打算时,李涛教授告诉我们,院领导非常重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治疗,“心儿科”有望在今年内成立。“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国家培训基地。不仅仅是让十堰周边的二、三千万群众享受到太和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且让全省甚至全国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能在太和医院进行介入治疗!
       “关注贫困儿童,挽救孩子心脏”。太和“救心行动”正迈开坚定步伐。
    
 
 
十堰新闻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版权所有,所刊稿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