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4月13日讯(蒋义东 戴猛): 4月5日,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全面结束,春防期间共免疫牲畜口蹄疫244.36万头(只)、猪瘟145.92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45.92万头、禽流感1273.51万只,鸡新城疫1273.51万只,羊痘71.18万只,规模养殖场和农户散养家畜禽六类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免疫证发放率、标识佩戴率、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的规范建档率均达到100%。目前,正在组织落实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检查和免疫抗体水平集中监测。全市春防工作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发动到位。为全面落实春防工作目标和任务,2月10日,市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并及时传达落实了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春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明确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及重点、主要措施,并对春防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任务、督导检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市区根据省市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防疫方案,召开防疫动员会,搞好宣传发动,强调关键环节,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职责任务到位。为了把2010年春防工作任务到位,根据《十堰市《2008-2012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全市严格实行动物防疫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职责任务到人,形成市级包县(市、区)、县(市、区)级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包质量的六级责任体系。为确保防疫质量,各县市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完善和推进防疫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奖惩责任制,实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春季动物防疫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是基础设施到位。近两年来,全市加大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本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春防期间,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和防疫员充分利用疫苗冷藏设备设施,在集中免疫注射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苗不离冰,冰不离苗”,保证了疫苗效价和质量,提高了免疫质量和水平。
四是防疫督导到位。为了确保春防进度、密度和质量,市畜牧兽医局在3月13日--4月1日期间,先后组织4个春防督导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17个乡镇、21个村、13个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进行了督导。各县市区根据市畜牧兽医局要求和春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春防开始后10天左右,成立春防督导工作小组,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春防工作一线,及时开展督导工作。市县二级督导工作组紧紧围绕春防组织管理、资金到位、免疫操作、免疫密度、耳标佩戴、免疫证发放、养殖档案建立等情况进行督导,按照“四查一问一访”(即查免疫注射、查免疫耳标、查免疫证、查免疫档案、询问农户、走访规模场)的方式到乡(镇)到村到组到户(场),开展防疫突击检查,掌握免疫进度、查看免疫操作、抽查免疫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免疫质量。由于督导工作扎实有效,及时解决了春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了春防任务的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