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发展大旗
——郧县经济开发区大发展纪实
通讯员 俞振东
龙头企业:佳恒公司一个个车间日夜不停生产,金龙公司一批批水泥集群运出厂外,神河集团一辆辆新车结队驶向远方。
工业园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穿梭其间。
乡野农村: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忙碌的农人在山水间播种着新的希望……
四月的湖北省郧县经济开发区,放眼望去,处处涌动着火热的建设大潮,一派加快大发展的繁忙景象。
据郧县县长助理、该区党工委书记徐生坤介绍,郧县经济开发区(茶店镇)是2006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构建郧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工业发展的“新高地”、市县对接的“桥头堡”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战略,不到3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排头兵”。至2009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6亿元,工业总产值16.48亿元,财政收入4256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26元,同比分别增长70.2%、75.6%、37.5%、260.4%、17%,综合考核在郧县排名第一。今年元至3月,已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70.6%,产销率达99%,工业经济产销两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舞活工业“龙头”:打造十堰经济新高地
以投资3.1亿元、占地800亩的炎龙工业园为代表的6大工业园开工建设,以佳恒、金龙、神河等3家“双亿”企业为龙头的规模企业高开高走,以投资10亿元、年产整车5万辆、年产值300亿元、年创税收1亿元以上的湖北川路整车项目为缩影的引资企业成功落户,以“郧十”一级路、佳恒大道等一批基础项目为骨干的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今年以来,郧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好戏连台。这是该区近年来深入实施工业强区、项目兴区、招商活区战略释放辐射出加快发展的“连锁效应”。
工业强区威力猛。该区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园区特色化”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建筑建材、模具制造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满园、壮骨、品牌三大工程,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48亿元,同比增长75.6%,经济指标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全县平均增幅。其中,金龙、佳恒、神河、龙岗、汉宫混凝土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创税3330万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金龙公司系列水泥成为国家免检产品,佳恒公司液压油缸成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神河集团拥有“神河”、“联达”两个汽车商标(品牌),“神河”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神河牌”系列自卸车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中国自卸车十佳品牌”。
目前,该区中小企业已发展到43家,其中年产销过双亿元的金龙、佳恒、神河等3家企业已被纳入十堰市政府“双亿”工程管理。还有已落户的5家亿元企业、8家千万元企业、15家百万元企业正加紧建设,即将投产见效 。
项目兴区成效显。该区按照“在建项目促见效、签约项目促开工、在谈项目促签约、储备项目促洽谈”的滚动式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对在建重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主动服务,积极采取“一线工作法”、“现场工作法”,确保了项目顺利向前推进;对于普新工业园、炎龙工业园、红薯粉丝深加工、热锻项目等一批签约项目,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确保了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对于昌达工业园、郧阳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郧齿工业园、金龙塑业、金龙钢丸、汽车检具、金属制品厂迁建、汽车座椅等一批在谈项目,按照政府推动、科学决策、市场运作、加快实施的要求,先后签约;对于储备项目,则抢抓机遇,科学编制,争取早日立项。
目前,“郧十”一级路、长岭水厂、佳恒大道、金龙路、神河西路、园区一路和东盟路、拆迁安置小区、周转房建设、临时供水点建设、土地收储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金龙二线、佳恒工业园二期、联达农用车、三明锻造、凯琦工业园、十堰•东盟工业园、汉宫天圣医药工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招商活区硕果丰。郧县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郧县政府出台的“十条黄金”招商政策,以及招商网站、外宣画册、项目库、目标客商信息库、外宣课件,以十堰招商联络处为平台,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全区共接待来开发区考察的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团30多个600多人次,成功举办了郧县2009年投资创业恳谈会和郧县(珠海)投资说明会,签订协议4个,协议资金46200万元。配合县工商联举办了“三•八十堰女企业家考察联谊会”、“七夕鹊桥会联谊会”、“郧县在外工商界成功人士返乡恳谈会”等活动。先后30多次自主和随团走出去赴浙江、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武汉等地登门拜访企业,开展招商活动,招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000万元,同比增长260.4%;协议项目2个,协议资金8.1亿元;在谈项目11个,投资总额11.6亿元。
做美生态“文章”:绘制十堰魅力新城区
小桥、流水、人家,四月的樱桃沟山花烂漫,莺歌燕舞,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的红男绿女更将景色如画的小山村装点衬托得如人间仙境。如织的游客或倘徉蓝天白云下,或沉醉青山碧水间,或尽享农家之乐中,忘却平日的喧嚣与浮燥,沐浴大自然的静谧和宠佑。置身这里会让你心旷神怡、超尘脱俗、流连忘返。这是该区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打造魅力新城区的真实写照。
新农村建设大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为亮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樱桃沟村以创建湖北旅游名村和举办郧县第二届樱桃草莓节为契机,累计投入120多万元修建了村组公路、文化广场、停车场和村小学,建成农家乐20家,争取了省环保治理项目,全面整治了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四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如今的樱桃沟村美景如画,成为县内外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突出能源建设,全区建成沼气2000多口,大岭山、二道坡等5个村新农村各项建设扎实推进,长岭新区的四个村由农村变为城市的进程正在加快,整个开发区实现城乡一体化指日可待。
生态农业发展亮点呈。该区依靠地处十堰城区和郧县县城的区位优势,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突出樱桃、草莓、柑桔、桃子、核桃等小水果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典型带动等措施,着力加快林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去年,全区新发展小水果和蔬菜面积1500多亩,坡改梯1200多亩,林地确权84873亩。已累计建成小水果和蔬菜基地2.5万亩,占农业总产值的75.9%,小水果和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区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去年5月,在樱桃沟村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郧县第二届樱桃草莓节。目前,樱桃沟村已成为湖北省生态旅游名村。
低碳经济生活正形成。“既要保持青山绿水,又要实现快速发展”。这是该区一以贯之的发展观。2009年,该区果断关停的3家产值数百万元、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的企业,正是因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不达标。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该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只注重经济增长指数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由只注重招商数量向选商择商转变,严把招商准入“三关”,即不环保的不招、不节能的不招、不够一定规模的不招。如今,在该区上至“双亿”企业,下到普通百姓,节水、节电、节能已成自觉行动。
筑牢发展“根基”:构建十堰北部新组团
一处处“野建筑”灰飞烟灭,一栋栋“民生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下访团”
走村入户,一座座“里程碑”一线铸造••••••徐生坤说,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严格规划强管理,沉下身子抓民生,夯实了发展“根基”, 筑牢了发展“屏障”
规划管理上台阶。长岭新区是郧县“一江二桥三镇”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该区进一步加大了规划管理力度,先后下发了《郧县经济开发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及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郧县长岭新区农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理顺了规划建设局管理体制,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规划管理协管员。对汉江大道以西工业板块作了修建性规划。对长岭新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省政府已于2009年12月正式批准长岭新区规划控制区域全部为建设预留用地。同时,为规范管理该区还组织了20余人,历时两个多月对长岭新区4个村18平方公里2521户房屋现状进行了普查,建立了影相和纸质相一致的档案资料。拆除违章建筑27户29间560多平方米,统一规范了集中安置小区和自建区的房型结构,确保了新区建设科学、规范、有序
移民外迁措施力。该区外迁移民涉及王家湾、长岭沟两个村256户1190人。虽然移民对象不是很多,但是,随着该区的大建设、大发展,也给移民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大多数移民安土重迁,移民外迁工作一度举步维艰。咋办?该区一是深入宣讲政策晓民,在两个移民大村设置了三个“移民广播站”,广泛宣传移民政策、先进典型、建房进度、补偿情况等,悬挂了30幅过街横幅,建造了4个公示牌,确保了移民对政策的知情权、对工作的参与权、对补偿的监督权。二是开展“三送”活动亲民,即送文艺、送物资、送政策,积极开展“我与移民一家亲”、“我给移民送温暖”等系列亲民活动,送去了温暖,送去了感情,“双签字”达到了百分之百,移民情绪十分稳定。三是落实“十包”责任稳民。建立了移民外迁干部“十包”责任制,173名县区包保干部坚守工作一线,积极开展宣讲政策、“双签字”、实物指标调查、组建迁安理事会、维护稳定等各个时间节点工作,移民外迁工作顺利推进。目前,该区5个外迁安置点房屋建设基本完成,5月份动迁,8月份全面完成外迁任务。
民生福祉大保障。工作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该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先,致力民生福祉,取得显著实效。一是生存环境大改善。全年安置就业15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累计转移1.2万人,实现劳务经济过亿元;硬化村组公路15.4公里,全区村组公路全部实现通水泥路,总里程达180公里;投入300多万元,改造输供电线路2万多米,满足了群众用电需求;建成长岭现代化水厂,建设管网2万米,确保了全区群众安全正常用水。二是医疗保障广覆盖。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和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有力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三是民生福祉快提升。努力扩大困难群众低保面、应保率达100%,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90%困难职工住房问题得到缓解,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新建“农家书屋”4家,全区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民有所乐”的目标。
社会大局根基稳。近年来,该区项目建设征地6000余亩,拆迁1000多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区情决定了维稳工作的特殊性。如何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该区形成共识:抓民生保稳。安得广厦千万间,拆迁群众俱欢颜。突出抓好拆迁群众高度关注的1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先后完成红岩新村5.3万平方米安置小区,蔡家岭5.6万平方米安置小区一、二期工程建设。长坪、长岭沟两个安置小区建设已着手启动,茶店老集镇规划管理正付诸实施。抓整治保稳定。公安民警全员上阵,突出道路交通、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整治,排除不稳定因素上百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0多人。抓信访保稳定。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困难。先后组织10个干部“下访团”,深入村组了民情,解民忧,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00多户,搜集意见建议300多条,解决具体问题千余个。同时,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全年接待来信50多件,来访150多批300多人次,使所有问题稳控解决在基层,做到了较大问题不过周,较小问题不过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率95%以上,全区呈现出文明祥和、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郧县经济开发区犹如一颗刚刚升起的启明星,才绽放出些许光芒,就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市委书记陈天会、市长张嗣义,县委书记柳长毅、县长胡玖明等市县领导多次深入该区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该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基层组织示范镇”、“全市红旗乡镇”、“全市十大先进乡镇”、“全市活力工程示范镇”、“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
放眼长岭新区,大开发的劲风一拨强过一拨,大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发展的硕果一年胜过一年。
“郧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活力如日中天。”县委书记柳长毅、县长胡玖明胸有成竹的预言:“这里必将成为‘鄂西’黄金地、十堰‘聚宝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郧县经济开发区的决策者正坚定不移地沿着“三新”目标破浪前行,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