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房县青峰镇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图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4日7:52 文章编辑:原野
   
 
房县青峰镇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
 
 
房县青峰镇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
 
 
房县青峰镇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
 
 
房县青峰镇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4月24讯(袁正东、袁 野)昨日上午9时,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籍里的湖北省房县青峰镇党委书记、镇长丁杰和县文体局干部张华田等在仔细地组织清挖靑峰森林垭一处淤泥水塘的排水管道时,找到了上世纪五十年大兴水塘时被用作水库出水管道盖石的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的大石碑。
    这块出土的石碑系采用青绿石材雕刻,碑高2.5米,宽0.8米,厚度0.158米,碑文内容为:“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膚功”,落款:乾隆三年春立。
    房县,古称房陵。据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郧阳府志》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卒葬房之青峰山”、“周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封太师,食邑于房。吉甫有文武才,入为卿士。时俨狁内侵,王室浸弱,王命吉甫帅师伐之。吉甫与仲山甫协赞,内修外攘,迄奏肤公定王国,周道赫然中兴,诗人为之六月之章歌之,列干小雅,卒葬于房之青峰山,今碑坟在焉。尹伯奇,吉甫之子。天性至孝,后母宠己子而恶之……今邑设顺令祠于吉甫祠之左,扁其堂曰:“父子忠孝”。《 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 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 “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 以及房县还有尹吉甫祀庙、祠、碑、宅、墓等文物遗迹。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被列入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五经”之首。千百年来,文史专家学者一直研究赞颂《诗经》。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中少有的已知姓名的作者。《诗经·小雅·六月》赞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诗经大雅·烝民》载“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经·大雅·崧高》:“吉甫作诵, 其诗孔硕。”尹吉甫还写作了《韩奕》、《江汉》等诗篇。
    房县青峰镇出土的清代纪念尹吉甫石碑中“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膚功”,是清代人纪念歌颂尹吉甫受宣王之命出兵征战猃狁和赞美尹吉甫文滔武略之才德。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传才先生于去年11月在收到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关于中华诗祖· 西周太师尹吉甫籍里在房县的祥实考研材料及照片影印件之后,夏传才先生十分关心重视,仔细阅读并于2009年12月1日在回信中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
    据当地86岁老人张六贤和78岁的薛志礼、62岁的尹文清等介绍说,古传靑峰森林垭一带原是尹吉墓地,解放前世代有守墓人。上世纪五十年大兴水塘时,拆了不少碑石被用作砌水库出水管道的盖石。对此,县里十分重视,要求认真仔细地做好有关尹吉甫石碑的保护工作。
    房县青峰镇出土的清代纪念尹吉甫石碑,对于研究西周诗经文化、房陵文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房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