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4月27日讯(特约记者:徐毅 通讯员 彭家清)今日上午,记者在十堰市农业局采访获悉,由该局局长沈康荣研究员等专家首创的地膜覆盖技术,经过在地处十年九旱的秦巴武当山区的湖北十堰市多年探索与应用推广,实践证明在山多地少、地薄易旱的山区具有“节水抗旱、增温早发、改土保肥、除草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功能。由该局首创的地膜水稻、地膜莲藕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水稻地膜全程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获农业部全国丰收计划一等奖,“地膜覆盖集成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莲藕覆膜厢作增温高效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早在1983年,十堰市农业局(原郧阳地区农业局)针对高山低温冷害和低山十年九旱,造成高山作物常遇“秋风”不熟,低山作物常年干旱“卡脖”,导致农民不得温饱,该局组织相关农业专家深入到易旱的山区乡村试验地膜玉米,经过连续多年攻关,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与常规栽培相比,一般旱地节水30%以上、水田节水70%左右,生育期前70天日均增温3℃左右,提前7天以上成熟,除草90%以上,增产30%左右。该技术作为一项实用的抗旱节水技术,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膜玉米试验成功后,该市农业技术科研人员又先后研发了地膜水稻、地膜莲藕、地膜油菜、地膜洋芋等地膜覆盖系列技术,实现了地膜覆盖技术由旱生作物(玉米、洋芋、花生等)发展到湿生作物(水稻),再到水生作物(莲藕)的三次突破。
目前,十堰市农业局研发的地膜覆盖技术,已在全国及亚、非等十几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针对气候变化、旱情加剧的实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加大了地膜技术的推广力度,先后纳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从1999年起,全国每年推广地膜水稻170万亩,年增产稻谷17万吨,增收2亿元。多年来先后有四川、吉林等20多个省市区的科技人员、学生、农民朋友来电来函咨询并广泛应用十堰创新的地膜覆盖技术,并邀请十堰市农业技术人员前往指导,促进当地粮食作物抗旱增收。
十堰市农业局研发的地膜覆盖技术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国家农业部先后三次在十堰召开现场会,湖北省政府和省农业厅也多次在十堰召开现场观摩会。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山地组织、德国基尔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所(组织)先后与十堰开展技术合作。
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遭受特大干旱。 今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抗旱节水农业措施的推广力度,并对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2500万亩玉米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给予补助。十堰的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