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5月10日讯 (十堰日报)记者 吴社全 刘旻 报道:5月6日至8日,市委书记陈天会率十堰党政代表团对河南、山东部分市、县进行考察,旨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十堰跨越发展。随同考察的有市领导陈家义、吴世杰、郭新明、罗勤、师永学,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丹江口市、郧县、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参加考察。
初夏的河南、山东,沃野千里,生机盎然。陈天会一行驱车2000多公里,先后对河南开封市、山东济宁市的旅游业和工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考察期间,陈天会一行受到了河南开封市委、市政府,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两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先后陪同考察,开展了全面广泛的经贸文化交流洽谈,积极寻求双方合作共赢的商机。
开封、济宁是旅游大市,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禀赋、独特的地理位置、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天会一行考察了开封市古城墙保护项目、西司桥水系二期项目、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开封第一楼,济宁市水泊梁山、孔庙、孔府等风景名胜区,与两市的旅游部门、景区负责人座谈交流,积极寻求与两市旅游业的合作开发。大家感到,开封、济宁发展旅游观念新、气魄大、作风实,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增强了紧迫感。
陈天会说,十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十堰旅游在发展理念、设施建设、管理方式、服务水平上都还不够成熟,存在着“散、小、弱”的问题,尤其在旅游资源整合、精品景点打造、产业链条延伸上,与开封、济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旅游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开封、济宁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路和方法,立足高标准、新思路、宽视野,精心谋划好十堰“十二五”旅游业的发展。
陈天会强调,十堰旅游业发展要有更高的目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充分发挥武当山龙头引领作用,尽快形成以“三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精品线路,把十堰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要在完善旅游规划上求“高”,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上求“快”,在旅游景区创“A”上求“多”,在旅游商品开发上求“精”,在旅游宣传促销上求“新”,使旅游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成为十堰的支柱产业。
考察开封、济宁的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广泛寻求与十堰的合作商机,是代表团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陈天会一行先后考察了开封市中达汽车饰件公司、瑞利工业公司,济宁市梁山县华宇集团、水泊焊割有限公司、中集东岳公司等工业企业。围绕如何满足市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怎样克服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问题、如何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等,陈天会一行与济宁市、梁山县党政领导和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陈天会说,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汽车产业是支撑十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开封、济宁合作的空间大,市场潜力大。
梁山县的挂车生产领跑全国,全县有200多家挂车生产企业,成功举办了五届专用汽车博览会。看看人家,想想自己,代表团深感压力。陈天会说,实现十堰工业经济新跨越,必须着力壮大汽车主导产业,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工业项目不放松,坚持结构优化不松懈,坚持服务工业不松劲,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力求做大规模、调优结构、创新技术、提升品牌,切实增强工业整体实力。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切实做优汽车产业,全面提升整车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能力、汽配产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项目和大企业入驻,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大力扶持县域工业发展,支持县市经济开发区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