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十堰召开诗经尹吉甫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产生热烈反响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5月8日11:49 文章编辑:耕夫
 
    中国新闻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5月8日讯(特约记者张炳华、王婷报道):5月6日下午,尹吉甫故里的十堰市秦巴武当书画院与十堰市民俗学会联合在金鱼村召开了《诗经》尹吉甫文化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就如何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宣传、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进行了热烈座谈,大家一致表示要为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歌颂者是哪里人?他,就是中华诗祖、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的西周太师尹吉甫,他就是湖北十堰市房县人。
    会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十堰秦巴书画学院院长王政文介绍 ,房县县委、县政府对《诗经》尹吉甫文化的研究、宣传十分重视,我受房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袁新云同志委托,专门组织召开这次座谈会,旨在邀请大家加强对《诗经》尹吉甫文化的考察、研究、作诗、书画,为着力宣传好以《诗经》尹吉甫文化为主的房陵文化作贡献。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湖北省文艺学家协会理事、十堰市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首先在会上介绍了他至1982年以来矢志不渝挖掘、整理、研究《诗经》与尹吉甫文化的情况。先后收集相关资料百余万字、拍摄照片万余张及录音、录像资料,研究表明: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兮伯吉父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县,传说于四川泸州、其籍里湖北房县,尹吉甫食邑房,卒葬于房县。《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是一部首创性、广阔性和深邃性的文化经典。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其编著的《中国通史》中说:“诗300篇是周朝各国贵族们学习政治的必修科目,不懂得诗就无法参加朝聘、盟会那种大亊”。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古代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是儒家弟子的必读经典。《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诗经是世界最古老的诗篇,其写作年代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前后约500至600年,比通常被视为世界最古老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其创作年代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要早几百年。在诗的篇目上《荷马史诗》,也不能与诗经相提并论。在国际上有美、英、法、俄等30多国有中国诗经文化研究会。
    几年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市县领导、省市文化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关怀重视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和十堰市民俗学会的有关专家学者多次深入房县考察从大量翔实的资料中充分证明尹吉甫就是房县人。一是史书及地方志有记载。据明代《郧陽府志》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卒葬房之青峰山。”据清代《房县志》记载:“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宝堂寺,城东百一十里,在青峰东北。因石岩凿成,……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有碑志”。据明《广舆记》载:“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据1936年四川泸州重修再版的《泸县志•卷第七•艺文志》载:“郧阳志载吉甫为房陵人,卒葬房之青峰山”。二是房县有尹吉甫祀庙文物遗迹。尹吉甫家庙古代石窟建筑尚存,并有明代县承李南金、知县胡壁复修时立碑记载。三是有尹吉甫祠、墓遗迹。相传为防止盗墓、以假乱真,房县有尹吉甫墓有12座,现收集到地点的尹吉甫墓有9处。四是《诗经》中的相关民歌仍在千里房县传唱。80岁的老农刘大兵、60多岁的民间歌师邓发顶等会唱《诗经》中《关雎》民歌。房县白窝乡黄堰村61岁的民歌师刘昌言说,不伦在唱蒿草锣鼓或唱待尸歌时有时也把《关睢》民歌的前四句作为开场白或唱或说出来,以此雅兴。《诗经·召南·野有死麇》写丛林里一个猎人,以“古人婚礼纳征,用鹿皮为贽”,将猎获的野兽馈赠女方,女方接受了,便也允诺了爱情。房县文化馆员杨才德在房县民歌搜集中,发现上龛乡传唱有一首古时打猎赶仗的民歌《打一个呱呱鸡》,以猎物馈赠表达婚姻之俗。在房县民间有的地方还有用《诗经 ·蓼莪》作祭文的习俗。五是房县历代不少官员文人赋诗赞颂周太师尹吉甫。 六是尹吉甫的许多故事在房县传为佳话。七是尹吉甫在其尹姓家族中传为佳话。据统计,房县现有尹姓后代201户,753人。加外迁到邻近房县的丹江口市官山镇、盐池河乡、十堰市茅塔乡的尹姓,总计326户1226人。许多尹姓家庭能讲述一些老祖宗尹吉甫的传说,引以为荣。现年78岁的尹维鹏一口气能背出尹吉甫下传的56代(部分)家谱。八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尹吉甫家庙石窟建筑已被列为省、市、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尹吉甫传说》经专家评审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 师大 博士生导师 夏传才教授在给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的来信中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二《南》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据王政文介绍,房县县委、县政府对诗经尹吉甫文化十分重视,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请有关专家学者给领导上诗经文化课。在县里开展了诗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家大院活动,启动了诗经文化园项目,着力将尹吉甫籍里为主的房陵文化打造成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灿烂明珠。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听取介绍之后,纷纷发表意见。十堰市一中特级教师熊良銋、十堰市高级经济师叶柏青认为,开展《诗经》和尹吉甫文化研究,也很有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尹吉甫是十堰市及房县的一大知名文化品牌,我们要为发掘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做出贡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周贤鹏、东汽七中高级教师江中浩等认为:尹吉甫是中华诗祖,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作为一个诗人,我们以尹吉甫籍里为实践的基地,深入实地采风创作尹吉甫诗歌,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研讨会开的十分热烈。诗人周贤鹏、江中浩等当场激情赋诗高度赞美尹吉甫。来自尹吉甫故乡的民间歌王邓发顶,不仅挖掘整理了27首与《诗经》相关的民歌,还当场演唱了与《关雎》相关的古老民歌,专家学者们赞口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