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竹溪县加强林政管理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13日7:6 文章编辑:吕正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13日讯(刘邦荣 明安梅):竹溪县自然资源丰富,野生物种品种繁多。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资源有187科738属1544种,分布有珙桐、红豆杉、银杏、连香、红豆等27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木,其中尤以珙桐、红豆杉分布最为广泛,现已查明珙桐原生群落已达到5000多亩,红豆杉群落达到4500多亩,分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具有重大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现已查明的野生动物24目73科27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灵猫、大鲵、棕熊、豹、林麝、香獐等48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上各种保护措施不断完善,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种群与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资源林政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该县采取了五项措施,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竹溪县从健全管理机构入手,组建了野生动物保护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动物疫病检疫站、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保护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和科学考察活动,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国家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三是科学考察,摸清家底。为更好地保护现有资源,掌握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和分布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人、投入专项资金对全县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从2002年开始,历时三年时间,基本摸清了竹溪县植物资源的家底,于2005年编纂出版了《竹溪县植物志》,该书共收录竹溪植物2216种,是全国第一本县级《植物志》和世界第一本彩版县级《植物志》,2006年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邀请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了两次科学考察活动,探明了竹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认真开展“二类资源调查”和古树名木普查活动,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分布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植物的林区,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对“珍、稀、古、大、奇”树木实行登记造册,落实专人管护,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奠定了基础。
      四是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珍稀植物保护方面,从2004年开始,在县中心苗圃开展了珙桐、红豆杉的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在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栽植,目前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结合全县林业发展实际,组建了万江河大鲵保护小区和偏头山省级森林公园,申报了岱王沟猕猴保护小区,这些小区建成后,将为竹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开辟一条新路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是严格执法,打击犯罪。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以森林公安为主要强制手段、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负责基层执法、林政稽查队为有效补充的林政执法格局。近几年,共查处乱捕滥猎、采挖古树等违法行为38起,处罚42人。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竹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种群和数量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