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25日讯 十堰日报记者严谨报道: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以下简称“鄂西圈”)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进?6月23日至24日,在十堰市召开的“鄂西圈”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前期工作,并提出新的建设目标:“‘鄂西圈’绝不只是旅游圈,而是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要通过品牌的打造,将其建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国家典范’。”
本次会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作了书面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副省长张通,省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市领导陈天会、周霁,相关市州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现场会期间,与会领导深入房县野人谷镇考察了野人寨生态景观建设小区、生态旅游示范小区;到武当山特区考察了游客中心、旅游码头、太极湖生态旅游区、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武当大剧院和博物馆;观看了全省一年来“鄂西圈”建设成就专题片;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鄂西圈”建设的综合汇报和相关市州的工作汇报;省财政厅、国土厅、住建厅、交通厅、文化厅、旅游局等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推进“鄂西圈”建设的工作安排,并答复相关市州提出的问题;罗清泉、李宪生等省领导就推进“鄂西圈”建设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以来,“鄂西圈”形成了改革、发展、创新的建设热潮,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成就可圈可点。2009年,圈域内实现生产总值4939亿元,同比增长14%,增长幅度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这充分体现了“鄂西圈”的良好发展态势。
罗清泉强调,下一步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产业联动。在“鄂西圈”建设过程中,要推进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与第二产业结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把“鄂西圈”打造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要进一步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烘托“鄂西品牌”,努力将 “鄂西圈”建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国家典范’。
陈天会、周霁在会上提出,十堰在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充分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彰显十堰的道家文化、诗经文化、秦巴文化、汉江文化和汽车文化的深厚底蕴,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市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次,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西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