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太和医院陈吉炎教授应邀做客央视《文化访谈录》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3日6:7 文章编辑:吕正
 畅谈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讲解端午采药相关知识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3日讯(特约记者梁时荣  通讯员王惠)6月2日下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被称为十堰“李时珍”的太和医院药学专家陈吉炎教授,正式启程赶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栏目“端午采药特别节目”录制。作为央视《文化访谈录》栏目邀请的嘉宾,陈吉炎教授在湖北还是第一人。
      央视《文化访谈》栏目是一档以中国文化建设、文化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现场访谈节目,每周一晚间22:10分在三套播出,由马东担任主持人,每期节目围绕文化领域的一个焦点事件和话题,邀请文化届重要人物和知名人士进行讨论,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于丹,著名作家周国平、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等先后做客《文化访谈录》。该栏目成为央视重要的文化舆论平台,有极高的收视率。受到中宣部等主管部门和广大电视爱好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好评。
      5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给太和医院药学专家陈吉炎教授发来邀请函,函中说,“尊敬的陈吉炎教授,欣闻您在中华传统中草药文化领域的颇深研究,央视《文化访谈录》栏目特邀请您6月初担任本期“端午话采药”特别节目的嘉宾,重点阐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独特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此外,现场还请您为观众讲解端午采药的相关知识点,并展示各类中草药。”
      6月1日,央视又向太和医院陈吉炎教授发来函件,再次确定了本期节目的论坛主题“地之灵”。陈吉炎教授将围绕这个主题,在现场为大家讲解端午采药的种类、辨别方法、生长地和药用价值,以及端午节养生之道;神农尝百草的由来;草药和中医学体现的文化精髓等等。
      6月2日上午,记者采访陈吉炎时,他已经按要求采摘了数十种带往访谈现场展示和讲解用的中草药。其中有石菖蒲3—5棵;水菖蒲3—5棵;艾叶2斤;夏枯草2斤;薄荷2斤;大车前草2斤;佩兰2斤;白芷2斤;灯心草1斤,等等。据他介绍,这些药物都带适当根和土,便于栽种于花盆中保鲜,采摘的时间,均是在6月1号。   
      陈吉炎教授是我省著名的药学专家,现为太和医院武当中医药研究所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为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理事、《中药材》杂志编委、郧阳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校级重点学科“生药学”学科带头人。他长期从事新制剂研究开发、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和中草药挖整工作。
      2009年,经过16年的挖整研究,由太和医院武当中医药研究所陈吉炎教授编纂的一部反映中国道教医药特色的大型志书《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第一卷)出版,首次披露武当山地区蕴藏的中草药品种数量达2518种,比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982种中草药还多536种。刷新了武当山药用动植物数量新记录。该书图谱清晰,使用方便,详细介绍了识别中草药混伪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收集编纂了部分道教医药秘笈验方和武当山及毗邻地区民间医药验方,部分品种还新增了武当医药歌诀。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胡世林教授分别为《中国武当中草药志》作序;时年(2005年)96岁高龄的中国著名书法家谢冰岩为该书题写书名。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中医药报以及国内各大知名网站纷纷对此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陈吉炎教授已经是一位海内外知晓的人物。由于当时民间对何首乌功用的夸大,误传食用生长年限长的何首乌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何首乌被人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千年何首乌”、“人形何首乌”、“雌雄何首乌”的说法。为了辨别植物中有没有“千年何首乌”、“人形雌雄”何首乌,陈吉炎教授等八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何首乌与混伪品鉴定及相关研究》课题组,经过七年的系统研究,否定了植物中“千年人形雌雄何首乌”的存在,从而揭开了“千年、人形雌雄何首乌”之谜。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国际、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以《湖北专家揭开“千年人形雌雄何首乌”之谜》为题大篇幅对此进行了报道。一时间成为海内外议论的焦点话题。
      多年来,陈吉炎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有3项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十堰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有2项教学成果分别获得省级、校级三等奖和二等奖。参编《湖北药材志》、《中药材真伪鉴别彩图谱大全》等论著5部。在《中药材》、《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有8篇分别获得国家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省科协、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和省中医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5部。陈吉炎教授先后荣获“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