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6月5日讯(特约记者 麻玉国 通讯员 吴钦):制作一份刑事判书耗费16000多元,这种事您听说过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我省首开先河,为的是方便两名跨国罪犯能看懂自己所犯的罪行。
前不久, 备受关注的十堰首例跨国制毒贩毒案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本报曾作报道), 其中两名来自缅甸联邦王国的毒犯杨小发和袁付宝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5万元。他们虽然能听懂中文,但不认识中文,加之他们文化程度很低,只能勉强看懂缅甸文,为方便他们阅读判决书,以名产生疑问,同时表示对他国尊重, 主审法官向本院申请制作一份缅甸文判决书。经咨询,由于技术原因,省内无法制作,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下属的一家公司可以制作,但费用昂贵。市中院党组十分重视,特批了两万元经费。
6月1日,主审法官前往北京制作一份缅甸文刑事判决书,翻译及制作费用花去16000余元。据测算,此成本是制作一份中文刑事判决书的1000多倍。 3时下午,一回到十堰,主审法官顾不上休息,便将这份缅甸文刑事判决书送到看守所,亲手交给杨小发和袁付宝,同时向他们宣读了刑事判决书。手捧缅甸文判决书,杨小发和袁付宝感激地说:“感谢十堰市中级法院为我们制作了缅甸文判决书,也很感谢法院对我们的公正判决,我们将在中国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国。也希望其他人远离毒品,不要干这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事。” 说完,他们在判决书上签字表示服判,不再上诉,之后紧紧握住法官的手,用缅甸语向法官说了一声:“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