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全市工业产值从3月份突破100亿元以来,4、5、6月份持续保持在100亿元以上,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6.6亿元,同比增长81.2%;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63.9%,增加值总量由上年全省市州排名第六位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四位,增幅连续6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在制造业的强力带动下,我市经济列车高速前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大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这是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最高水平。6月10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采访时说,十堰制造改写了湖北速度。
政企合力创造“十堰速度”
数字是十堰人用克难攻坚精神 “写”出来的,是优良的投资环境“催生”出来的。
3月18日,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的东风渝安工业园一期工程——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十堰基地新厂正式投产。东风渝安十堰新工厂占地615亩,总投资6.5亿元,是十堰经济开发区倾力打造的第一个百亿工业园区。新工厂建成后,东风渝安公司十堰基地年产微车能力可达2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左右,拉动协作配套30亿元以上。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全市最大的地方工业建设项目,从2009年2月启动到建成投产,仅用了短短的13个月时间。
受益于新工厂的投产,东风渝安十堰基地上半年累计生产东风小康微型车129584辆,同比增长53%;实现工业总产值29.39亿元,同比增长55%。
东风渝安的发展是对“十堰速度”的完美诠释。市委书记陈天会说,东风渝安的发展壮大,是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政企共建的结果。东风渝安新工厂建设动工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十堰经济开发区给予了全力支持,着力创造最优环境和最佳服务,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创造了汽车整车生产速度、质量、安全、配套的新模式,探索了一条整合汽车资源、实现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新途径。
无独有偶,就在东风渝安十堰新工厂正式投产的同一天,又一个政企共建的结晶——东风实业(十堰)车辆有限公司新厂区也举行了隆重的投产典礼,第一辆东风华神经济型商用车正式下线。
该项目的上马,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各部门和茅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介绍,该项目于2009年8月18日正式签约,9月25日开工建设,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8万平方米总装、车架、底盘零部件等生产车间的建设,创造了十堰工业经济发展的 “东实速度”。截至今年6月底,东实(十堰)车辆有限公司新老厂区累计生产整车6890辆,实现工业总产值6.86亿元 ,同比增长2.5亿元,增幅超50%。预计今年年内可达到1.2万辆整车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创税收1000万元以上。
制定最优的政策,提供最好的环境,政企双方立足新的起点,放眼长远发展,继续深化关系,全面加强合作,这是催生“十堰速度”的原动力。正是在这种动力的支撑下,我市工业经济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上半年,全市累计竣工投产项目55个,增加产值65亿元。紧随东风渝安十堰新工厂、东风实业(十堰)车辆有限公司新厂区等一批整车、专用车扩建项目的步伐,十堰安远专用车万辆整车项目、丹江口农夫山泉公司二期工程、郧西武当水泥公司百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以及全盛公司20万吨铸造生产线等一大批新建项目相继投产,它们为实现十堰制造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万红包重奖“双亿企业”
今年3月22日,在全市2009年度经济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市政府拿出1100万元重奖东风渝安等43家“双亿工程”优秀企业。
这已是市政府连续第三年对 “双亿企业”兑现奖励政策。
2008年2月27召开的全市 “双亿工程”招商引资节能减排工作会上,市政府拿出930万元重奖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等20家2007年度实现目标的 “双亿工程”优秀企业。
2009年,市政府对十堰益民铜材有限公司等32家“双亿工程”企业奖励935万元。
多位受表彰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奖励政策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企业贡献的一种认可,对企业的激励作用相当大。
市经信委主任顾善远认为,“双亿工程”企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
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2007年,全市33家 “双亿工程”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40.8%,全市工业形成了新的增长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位列全省第一;2008年,50家“双亿工程”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62.87亿元,同比增长31.5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50家 “双亿工程”企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净增60亿元,增长45.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双亿工程”实施三年来,可以说营造了一个“领导向工业集中,资金向工业投入,政策向工业倾斜”的浓厚发展氛围,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有力。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出台了一些很有力度的工业发展政策。另外,各级各部门积极围绕双亿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这个途径,政府部门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为企业服务的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执行力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经营再上台阶。
优化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我市是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汽车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70%多的份额。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巩固、维护和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为主导产业和产销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近几年来,一些外地不法厂商把目光转向“车城”,利用废旧的汽车及零部件,进行翻新加工和非法拼装,严重败坏了车城的声誉,扰乱了汽车市场正常的秩序。因此,我市提出规范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行为和打假保名优的要求,市质监局制订方案、集中力量,经常组织汽车及零部件专项打假工作。
“要让落后产能与十堰汽车制造彻底脱钩!”市经委副主任康双成介绍,政府在18家整车企业和27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全面开展打假保品牌战役。近3个月立案查处22家汽车生产改装企业,责令十堰向远汽车改装厂、成都新大地十堰工厂、十堰昌春工贸等5家汽车改装厂停产整顿。目前,已有2.1亿元的落后产能在此次活动中被淘汰。
与此同时,政府实施“五个一”计划:培植10个整车企业、10大改装车企业、100家过亿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汽车产销量达到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十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从破题走向纵深
4月28日,省长李鸿忠宣布,总投资19亿元的湖北三环专用汽车工业园项目在十堰西城奠基。一个包括总装、检测、试车、物流、销售、研发等于一体的整车企业诞生。预计到2012年实现3万辆产能,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时隔25天,省委书记罗清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又亲临十堰,东风商用车8万辆重型车项目引起了领导关注。东风商用车8万辆重型车新工厂选址位于东风工业园东风大道旁,占地3000亩,项目一次规划,两期建设,整体规划8万辆产能,其中一期4万辆能力将于明年6月投产。新工厂将集整车制造、测试检验及储运于一体,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推行东风商用车生产方式,主要生产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端重卡,致力成为全球领先水平的重型车标杆工厂。同时,新工厂建设将充分利用十堰山区地形特点,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工厂。
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在介绍有关情况时说,东风品牌的中重卡连续6年保持行业第一,但由于产能不足,东风中重型车尤其是东风天龙重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建设重卡新工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产能不足的问题,更是我们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前三”战略愿景的必要举措。
市委书记陈天会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汽车产销量达到百万辆以上,汽车工业产值保持在千亿元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每产销10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十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