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防汛形势趋缓 十堰昨日结束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8月2日9:6 文章编辑:吕正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8月2日讯  据秦楚网记者毅然 通讯员 高翔:昨日,十堰市防办发出通报:汉江和天河、竹溪河、丹江河等中小河流水位全线回落,水库险情基本控制,超汛限水库由53座已减至16座,且水位继续下落;竹溪城关、郧西城关、夹河镇、羊尾镇等城镇的渍涝威胁已解除。按照《十堰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经请示副市长、市防指副指挥长贺盛有同意,我市于1日12时结束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市防办通报,我市从7月18日晚22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7月19月上午9时升级为三级应急响应以来,各地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的防汛工作部署,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密会商,统一指挥,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既保证了“四小”水库防洪安全,又保证了重要集镇的防洪安全,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通报肯定了我市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期间五个方面的防洪保安的成效。一是预警预报机制到位。市防办联合气象、水文部门发布水雨情手机短信至市、县、乡、村防汛主要负责人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各地根据降雨、洪水、受灾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市级启动了防汛三级应急响应,郧西、竹溪、郧县等县市区先后分别启动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防汛二级应急响应,防汛抗灾工作有序进行。二是领导决策机制到位。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汛抗灾工作。市委书记陈天会、代市长周霁、市政协主席王铁军,市委在家各位常委,市政府在家各位副市长等四大家领导多次研判,分析决策,并带领工作组多次赶赴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了两个紧急通知,对防汛抗灾和灾后重建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三是科学调度机制到位。对54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28处在建水电站落实了临时度汛措施;对809处重点地质灾害点落实了监测预警措施;确保了各类工程以良好状态投入运行。马家河水库、黄龙滩水库、陡岭子水库等490座水库采取预泄措施,拦截洪峰流量,消减洪峰均在30%以上,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四是应急处置机制到位。水利、气象、民政、国土等部门坚持骨干值班,主要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及时收集整理传达各类防汛信息指令。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先后共派出50多个工作组赴各地帮助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全市出动5600名公安、武警、消防官兵、预备役民兵参加防洪抢险和群众转移。全市共安全转移13.35万人。五是部门配合机制到位。市防指共召开4次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会议,6次天气会商会议,各部门紧急行动,认真履行防汛职责,形成防汛抗灾合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抢通公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紧急下拨资金抗灾救灾资金1.37亿元,灾民已得到妥善安置,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正有序开展。目前灾区生活生产秩序基本正常,社会稳定。各级新闻媒体,快速反应,坚持正面宣传,大力营造抗灾氛围,鼓舞干群抗灾斗志。
 
    通报要求:解除防汛三级应急响应之后,各级防汛部门要按照预案的规定,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全程跟踪水雨工情,随时掌握水旱灾害动态,高度警惕汉江秋汛和局部强降雨,并视汛情、旱情,适时预警和提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建议,以加强水旱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