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十堰在抗洪救灾一线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培养使用党员干部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9月16日11:36 文章编辑:吕正
    十堰新闻频道9月16日讯(王平 代新成):十堰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吸收了一大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在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提拔重用。截止9月10日,全市各级党组织从抗洪救灾第一线发展新党员37人,其中直接从入党申请人中破格发展新党员21人,从培养预备期不足一年提前转正16人,表现突出的128名党员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 73人提拔重用。
    
    一线申请。在特大洪灾面前,在党的先进性的感召下,十堰市一大批优秀分子积极主动向党员干部学习,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自觉在抗洪救灾一线经受住考验,以实际行动向党递交了一份最好的“入党申请书”。郧县谭山镇政府入党积极分子高磊视险情为命令,第一时间赶赴险情现场,果断措施,在塌方路段两边树立交通警示牌,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冒着大雨对路面的石块、泥浆进行清理,半小时后道路恢复畅通,避免险情的再次发生。郧西县湖北口乡庙川村入党积极分子张富民放弃感冒治疗主动加入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桥梁,跳到水中与党员干部突击队一道打桩,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3点,因劳累晕倒在抗灾现场。在一个个抗洪救灾的前沿阵地上,都能看到一个个入党积极分子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一线培养。做好新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堰市委组织部结合防汛工作督查,组织安排30个工作组深入抗洪抢险一线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和掌握新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党性教育,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制定新党员培训计划,险情解除后,立即组织“一线入党”的37名党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宗旨观念;建立“1+1”联系帮扶机制,新党员所在党支部明确一名支委委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定向联系一名新党员,在工作、思想、生活上对新党员进行指导和帮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克服缺点和不足,实现思想、行动、素质完全达到中共党员的要求。
   
    一线吸收。对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一贯表现好,符合党员条件,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及时发展入党;对已作为党组织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以及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或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经组织核查,符合党员条件,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表现特别突出的,及时吸收为预备党员;对缩短培养考察期和没有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而发展的预备党员,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其预备期内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吸收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入党敞开大门,特事特办。对培养考察期未满一年、但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分子,经党支部研究同意,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都及时“破格”吸收其为预备党员。房县开辟火线入党“绿色通道”,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一线考察法”。竹山县在抗洪救灾一线发现干部和发展党员。灾情发生后,竹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众志成城,迅速开展抗洪抢险,并把广大党员干部在抗洪救灾一线的表现,作为发现干部、发展党员、培树典型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成考核小组,对抗洪救灾一线1728名党员干部进行跟踪了解和考察,对表现突出的128党员干部列为后备干部人选,已经提拔重用73名,对工作不力的及时调整,对擅离职守、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一线激励。共产党员要具备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够豁得出来的崇高品质。全市组织64000多名党员干部成立1800多支救灾突击队,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发挥出了坚强的主心骨作用,安全组织转移6.7万余名群众,创造了群众零伤亡奇迹。全市抗灾重建中涌现出了冒着大雨组织转移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郧县青山镇党委书记黄波,淌着齐腰深洪水救援群众的房县门古寺镇党委书记代新武,因劳累晕倒在抗灾现场的竹山县民政干部李传知,积极带领群众抗灾自救的郧县大柳乡左溪寺村党支部书记杨洪科,迎着洪水勇救村民的普通党员高磊、高建林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该市还注重发现、挖掘、宣传抗洪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刊等进行集中宣传,在十堰日报、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抗洪救灾”专栏,集体宣传推荐一大批先进典型,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全力奋战,努力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全市成立了1804支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志愿者队伍人数17186人,深入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一线,积极提供服务;1886个村社区组建了“党员防汛联络组”、“党员防汛值班组”和“党员抢险突击队”等,实行“全天候”备战,及时督察、上报和处理险情,严格执行防汛巡查制和零报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