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太和专栏 >> 太和新闻 >> 正文
太和医院神经内科——排除颅内“定时炸弹”的“排爆高手”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9月26日7:52 文章编辑:晓华

梁时荣

 

约10%--15%的病人在送院途中死亡,超过40%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死亡,80%的患者在第二次发病过程中死亡。什么疾病如此凶险,非颅内动脉瘤莫属。此病在临床上以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出名,人送外号颅内“定时炸弹”。在太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笔者也亲眼看到了颅内动脉瘤病人发病的凶险性,整个抢救过程堪比好莱坞大片。

半年前,60多岁的李老汉就因剧烈头痛被送入当地医院进行治疗;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当地的神经内科开出这样的诊疗单:脑出血,病人年纪大,手术风险太大,建议保守治疗。听从了医生的吩咐,近一个月,他终日在病床上安静躺着,挂盐水、吃止血药。
    然而, 1个月的保守治疗后,他的情况始终没有大的好转。终日卧床让老人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光体重就廋了3斤,老人又有高血压。孝顺的子女看情况不对,下了决心:不能再拖了,尽快去大医院治疗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10月23日,李老汉被紧急送往太和医院神经内科。  

与死神争夺生命

在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通过三维CT片和脑部血管造影发现,李老汉脑袋里的“定时炸弹”状如鸽子蛋,内壁薄如蚕丝。如不尽快手术,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10月25日上午,这一场紧张的颅内“排爆”手术拉开了帷幕。
    血管造影清晰地显示了患者大脑里的血管形态。整个大脑血管造影图就像一棵枝丫分叉众多的大树,在树干上赫然可见一个异常结节,如鸽子蛋般形状,正是动脉瘤。因为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神经内科决定采用介入方法,他们在患者大腿的根部切了一个很小的细口,将一个直径不到1毫米的微导管,通过血管放到脑部动脉瘤腔内;然后,将一根根像头发一样细的小弹簧送入动脉瘤腔,卷曲着填满瘤体,瘤体充满弹簧后,血在瘤里面形成血栓瘤变实心,血就不能冲破瘤这个“气球”了。

颅内动脉瘤黄金救命时间只有6个小时

    太和医院神经内科张晓东医生告诉笔者,颅内动脉瘤发病6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一旦破裂,这6小时也是来不及的。更加残酷的数据表明,脑缺血时间通常不能超过6分钟;低温下阻断胸部以下脊髓血液供应的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否则可能出现截瘫。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后及时行超早期(3小时内)溶栓治疗,让堵塞的血管再通,偏瘫的肢体就可能尽快恢复,这已经成为挽救颅内动脉瘤患者最好的方法之一。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即使是医疗设施先进、急诊体系发达的老美,溶栓率比率也达不到10%。在我国更是凤毛麟角,连1%也捉襟见肘。值得欣慰的是太和医院神经内科在鄂西北率先引入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这是世界上治疗脑血管疾病最科学、规范的治疗模式。这种模式融治疗康复于一体,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师、语言训练师、专业责任护士等组成。在卒中单元的“护驾保航”下。迄今已有上百名患者成功接受了颅内动脉瘤早期溶栓治疗,术后效果明显。没有一例出现偏瘫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