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竹溪县退耕还药促进百姓脱贫致富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日7:57 文章编辑:晓华
 

    十堰新闻频道11讯(明安梅):竹溪地处秦巴山区,是1956年国务院表彰的黄连之乡,素称“天然药材宝库”,经普查收录入编《竹溪植物志》的有217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故有“竹溪草木半是药”之说,为开发利用和板块式发展竹溪林药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0年以来,竹溪县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药材产业化发展资金、工业发展资金和争取银行信贷资金,大力发展林药产业经济,走“野转家”之路,不断扩大基地面积,截至12月底,该县药材基地已达10万亩,预计今年竹溪家野生中药材总产量可达3.5万吨以上,比去年增产两成,药材产业综合收入达2.5亿多元,将提供财政税收500多万,将有5万农户人平增收收近800元。

        为把药材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发展壮大中药材板块经济,竹溪县委县政府以退耕还林为契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兼备型的林药生产,并邀请医药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和科研院所行家献计献策。

    该县认准药材治病治穷又致富,发展林药产业板块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年初与“药都”安徽亳州新科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开展桔梗、红花、白芷、夏枯球、香草籽等10个药材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建立试验基地10亩,示范种植玄参、丹参、薏苡米50亩,平均每亩投资1450元,预计亩均产值可达3000元,纯收入1500元左右,丰富了竹溪生物药材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