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1月22日讯:近日,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座谈会在广东省增城市召开。丹江口市水务局局长郑文君在会了作了题为《清泉润京都,水保福民生》的典型发言。他从因地制宜围绕清水谋水保、项目捆绑集中力量办大事、科技支撑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丹江口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经验。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市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经验,他说:“湖北丹江口库区清洁小流域我专门去看过,为了实现一库清水送北京的目标,丹江口市做得很好,盛名其实盛副,请大家去学习学习。”
丹江口市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全市总人口46万人,国土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据2006年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全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258.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0.3%,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对丹江口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而且作为面源污染物的传输载体,对丹江口水库稳定保持优质水质、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近年来,丹江口市把“确保一库清水”作为首要任务,本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治水思路,在规划布局上坚持分区防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江北”地区,侧重生态农业、村落面源污染控制和科技示范治理模式,在治理措施中贯穿“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缓冲”三道防线的理念,在面源污染控制上,以胡家山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示范,针对流域内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实际问题,突出“荒坡地径流控制、农田径流控制、村庄面源污染控制、传输途中控制、流域出口控制”的五级防护,形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先后综合治理小流域55条,防治水土流失面积691.81平方公里,建成了胡家山、五谷庙沟、油坊沟等一批水保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现了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控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居环境优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多重建设目标,项目区内山绿、水清、村美、人富,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该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