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16日讯(王仕远、周红艳):早晨6点半钟,深冬的天气颇有些寒冷,晨曦中,徐耀荣忙着放鸡入园,添撒饲料,照料仔鸡,开始一天的忙碌……
穷则思变,探寻致富路
今年50岁的徐耀荣是土台乡长沟村二组人,提起她,村子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能干啊!一个女人家,忙完村里忙家里,还操持出这么大一份家业,不容易啊!”徐耀荣是长沟村唯一的女村干部——妇女主任,平日里,热心的她总是为乡亲忙前忙后,这家的小孩上户口,那家的产妇要随访,她毫无怨言,默默为大家办着点点滴滴的好事。
徐耀荣的丈夫江龙会以前是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7年前,由于改革,江龙会失去了继续教书育人的机会。家里的经济基础本来就不好,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闲下来的江龙会看着日益困难的家,一筹莫展。徐耀荣在这关键时刻彰显了女性柔韧坚强、乐观豁达的个性:“愁啥?咱俩都还年轻,只要咱勤劳不信活人能被尿憋死!”
适逢省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在土台乡长沟村搞“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带来了很多优惠条件和先进农业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之丹江口市雨润集团的成立,肉鸡养殖一下成了热门产业。根据长沟村的实际情况,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建议在长沟村开拓牲畜养殖产业,以肉鸡养殖为龙头,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徐耀荣瞅准机遇,申报了肉鸡养殖项目。华中电网帮扶了3万余元,徐耀荣拿出多年的积蓄4万元,筹建了400平米左右的肉鸡养殖场。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以徐耀荣的话说就是:“农村人嘛,都养过鸡。但之前的养鸡是传统养殖,小打小闹,真正办养殖场,科学养殖,规模化经营,你不懂市场,不懂技术,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徐耀荣克服资金困难,第一批引进了千余只仔鸡。望着养殖场里成群的小鸡,她紧张得寝食难安,生怕一个不小心,天灾人祸,毁了她的半生的积蓄和梦想。她辛辛苦苦地照料着小鸡,喂养饲料,清洁消毒,防疫检验一点都不敢马虎。在第一茬肉鸡出栏的的90多天里,徐耀荣守在养殖场日夜操劳,整整瘦了十斤。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第一茬肉鸡的出售给徐耀荣夫妇只带来了1000多元的利润。他们却如同中了大奖一般,兴高采烈。“
第一次喂养,没有亏本就已经是最大的鼓励了,我只觉得信心倍增,前面的路越走越宽……”初次的成功鼓舞着徐耀荣两口子继续把肉鸡养殖发展壮大,渐渐地,夫妻二人赚得了肉鸡养殖的第一桶金。
变则思通,谋求新发展
2007年,市场供需发生转变,肉鸡的销售远远抵不上传统土鸡的紧俏行情。养了近4年的肉鸡,徐耀荣夫妇也摸索出一点市场供需门道,不想在肉鸡养殖路上盲目走下去,夫妇俩当机立断,适应市场行情,变肉鸡养殖为传统土鸡养殖,变密闭喂养为自然散养。
说干就干,为了保证鸡苗的纯正,徐耀荣不辞劳苦,多方奔走收购土鸡苗。好在养殖场建在自家橘园里,四周铁丝网一围,就成了天然的土鸡散养场院。每天早晨,徐耀荣把鸡从鸡舍赶进橘园,让它们追逐嬉戏,尽享自由;日暮,就赶它们入鸡舍,让鸡群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田园式生活。为了保证土鸡的肉味鲜美,徐耀荣放弃简单的饲料喂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种植收购农作物,给鸡群投喂玉米、麸糠、青草等纯天然绿色食品,免受添加剂污染。在徐耀荣的精心照料下,土鸡苗茁壮成长,她的“纯天然无公害田园土鸡”也养出了名,周边的客商争相购买,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徐耀荣的土鸡养殖规模也一天天扩大,发展到近5000只。
通则思达,致富路上扬风帆
养了两年土鸡,积累了更丰富的养鸡经验,徐耀荣的自信心空前增强,胆子也越来越大。土台乡地处偏远,每年春夏季节,仔鸡繁育采购都要出山,从几十里外引进,大大增加了鸡苗疫病风险和养殖运输成本,如果有人能提供仔鸡孵化设备和技术,以上的难题即将迎刃而解。2009年,考察了整个市场后,徐耀荣当机立断,投资2万余元采购孵化机,筹资3万余元修筑孵化室。
经历了这些年的磨练,徐耀荣深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涵义。这次的她不敢轻举妄动,先到市畜牧局细心学习了鸡苗孵化的专业技术,等掌握成熟后才投产使用。
有了专业技术的指导,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许多。每年正月至农历6月,是鸡苗孵化的黄金季节。徐耀荣处理完村里的日常事务,就守在孵化室里,严格监控温度、湿度,比侍候婴儿还精心。看着一茬茬健康孵化的小鸡苗,徐耀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孵化鸡苗,成了徐耀荣致富的新途径,也帮助周边百姓解决了鸡苗难寻的燃眉之急。
每年孵化6池鸡苗,能创造2万多元的财富,加之土鸡养殖,徐耀荣家每年纯收入5万多元。日子在徐耀荣的辛勤耕耘下一天天红火起来,丈夫江龙会也由当初的愁眉不展到如今的笑逐颜开。看着徐耀荣一家脱贫致富,乡亲们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纷纷探寻致富路,对前来取经问道的乡亲,徐耀荣总是耐心接待,凭着这些年累积的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在小康路上相扶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