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2月3日讯(袁源):新春佳节之际,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传喜讯,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喜人,为弘扬中华优秀诗经尹吉甫文化,打响鄂西生态旅游圈国际品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湖北省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在中国诗经学会和十堰市社科联和市民政局的关怀重视支持下,翻山越岭,风雨秦巴山区,顶酷暑、冒严寒,致力于诗经尹吉甫文化的收集挖整、研究和保护,取得了十二个方面的成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为打造十堰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突出的、卓越的贡献,享誉国内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四书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西周太师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大诗人和哲学家。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总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
尹吉甫,房陵人(现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房县),仕于周朝,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食邑房,卒葬于房,其子尹伯奇故亊传说于湖北房陵和四川泸州等地。
2010年,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取得了以下十二个方面的成效:
——从十个方面论证周太师尹吉甫被称为中华诗祖当之无愧。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从十个方面论证了西周太师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是当之无愧的,主要从《诗经》是我国首创性、广阔性、深邃性、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尹吉甫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是当之无愧;《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五经四书”之首;古周朝的采诗制度,太师是负责采编、编纂《诗经》的乐官,太师为乐官之长,掌教诗乐,太师负责整理、编纂《诗经》 ;《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从民歌与诗起源之别看尹吉甫当可称之为诗祖等十个方面论证尹吉甫被称为中华诗祖当之无愧。
——开展《诗经》二南研究,其成果得到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博导的充分肯定。“周南”、“召南”是《诗经》305首的开端。关于“二南”的含义,古往今来《诗经》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二南”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说,文王之化、南化说;有南国说、南方地域说、汝水汉江流域说;还有南音曲调土乐说、诗歌流派说、职位说,楚风说等等,说法比较零乱,分散。
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诗经二南研究课题组” ,对“二南”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有袁正洪、袁源、张炳华、王婷、李胜蓝等成员,节假日不休息,加班加点查找史书、阅读百余万字相关资枓,研究西周、春秋史籍及地方志、古代地图,考证汝水、汉冮流域,对《二南》诗篇逐一研究,多次到房县翻山越岭实地采风,经过8个多月对诗经二南的专题论证、系统归纳,研究出了“二南”之说达30多种。
研究表明:汉中、安康、商洛在西周时系“二南”之召南地域;南南阳、湖北襄樊、荆州系“二南”周南地域;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下段,东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西与陕西安康市相连,南与神龙架林区和重庆市巫溪县为邻,东北与河南省南阳市交接,西北与陕西省商洛市交界,因此十堰市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十堰市所辖房县地处诗经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三门峽市正南方,西通陝西汉中、安康,东接襄樊,是诗经二南的承东启西之地。
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对“诗经二南”的研究得到了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的充分肯定,他在给袁正洪会长的回信中说:“二《南》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将《诗经》与房陵民俗结合起来进行课题研究,进一步匡正了《关睢》、《野有死麕》等史学上的有关误解和研究。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把诗经与房县民俗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匡正了有关诗经注解上关雎即鱼鹰,白茅包之中“白茅即茅草”的错误。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通过走访发现:房县有沮水河,其草丛中、芦苇里经常有成双成对的水斑鸠。房县民俗中把水斑鸠比作男女爱情,也经常开玩笑称年轻男子叫“活斑鸠”, 象斑鸠一样“谈情求爱”。房县当地人认为雎鸠就是水斑鸠,而不是凶猛扑食的鱼鹰,因为鱼鹰并不象征着男女间美好的爱情。把关雎比作鱼鹰,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难道诗人会用让人望而生畏的凶禽来比喻君子与淑女之间美妙的恋情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白茅包之就是用茅草把猎物包起来。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通过研究发现:房县民俗至今在打猎时还传承有相约打猎,枪响猎物被打死后,枪响之后的赶来的人都有资格参与“分账”,但放枪者将所猎獐子或麂子或其它猎物打死后,若用白茅包之,就示意表示要用完整的猎物去相亲,赠给女子求爱,同伙的猎友就支持男子相亲,则不参与“分账”。在2010年8月1日至4日召开的国际诗经文化研讨会上,有关大学的教授说:“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把民俗与诗经研究相结合,有理有据,原来我们以为关雎就是鱼鹰,现在才明白这是误解。原对“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不求甚解,结合地方民俗进行研究,才弄明白“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诗句的真实含意。
——成立了我国首个研究诗经著名作者的社团——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此前十堰市民俗学会多次深入房县考察,并且到四川泸州、山西平遥、河北沧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查史志和文献资料等,经过的多年的研究证明:尹吉甫房陵人,籍里房,仕于周,食邑于房,卒葬于房。
为了进一步推进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十堰市民俗学会于2008年开始酝酿成立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在十堰市社科联和民政局的关怀重视下,2010年3月6日由袁正洪、陈吉炎等同志发起成立了我国首个研究诗经著名作者的社团——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特聘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李月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为顾问。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为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题词:“千古诗经风雅颂,吉甫故里是歌乡”。研究会共吸纳有专家学者56人。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力地推动了诗经尹吉甫文化的研究。
——参加了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有关尹吉甫研究轰动国内外。2010年8月3日,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湖北等20多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共300多名诗经研究专家学者齐聚-堂,研究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诗经文化。
在中国诗经学会夏传才会长的关怀重视下,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小组交流会上分别做了发言。他简要汇报了自1982年以来,收集挖整尹吉甫有关资料百余万字、摄影照片万余张及录音、录像资料等。经初步研究表明:《诗经》中著名作者·西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仕于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县,传说于四川泸州,故里湖北房县,食邑房,卒葬于房县。这次参会提交了“尹吉甫房陵人考”、“诗经著名作者尹吉甫故里房县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域考”、“《诗经》‘二南’与尹吉甫故里房县民俗的传承遗风” 三篇论文。会上,他展示了33幅有关尹吉甫文物迹的照片,发言图文并荗,精彩引人,成为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的一大亮点,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赞称诗经尹吉甫文化博大精深。韩国诗经学会宋昌基教授特地为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题词:“诗经精华,承前继后,颂尹吉甫,不朽功劳。”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杰教授为尹吉甫宗庙题诗:“一代名臣宪万邦,擎天屹立护朝堂,清风穆穆垂青史,水阔山高泽化长。”世界汉诗联合会执行主席钱明锵先生题词:“吉甫作颂穆如淸风,孔子尊经频施化雨。”
——为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暨中国诗经学会房县诗经研讨会建言献策,促进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唱响国内外。经十堰市民俗学会、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牵线,房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于2010年5月中旬,房县特邀请87岁高龄的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考察了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探讨了房县作为诗经“二南” 交汇地的传承与影响,确定建立中国诗经学会房县研究基地,以及协助当地政府打造诗经文化城。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坚定信心,积极建言房县开好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暨中国诗经学会房县诗经研讨会。中国诗经学会的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尹吉甫宗庙古代石窟艺术建筑。当地的4000多名老百姓穿着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迎接诗经研究专家,这种盛况在尹吉甫宗庙的齐心村是千百年来的第一次。专家们实地考察尹吉甫宗庙、听完当地民间歌师演唱了诗经民歌后,认为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在会上说:“文王和西周初期开始经营南国,周公、召公为推行“文王之化” ,传播《二南》达于江汉地域,十堰市和房县正处于汉水流域的中段,又处于二《南》的交汇处。正是袁正洪的研究才让房县进入我的视野。” 诗经文化节召开后,千里房陵出现了吉甫故里诗经热 房陵人歌动地诗的喜人景象。
——帮助房县榔口乡专题考察撰写了“建立中华诗祖尹吉甫生态文化纪念园的报告”,受到省市县领导和专家高度重视。2010年10月中旬,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先后三次组织专家到房县榔口乡进行考察。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等与榔口乡副乡长吕海龙 、武装部长刘中华来到双湾村和白马沟的封神洞,背着矿灯,攀着绳索,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洞底对里面的钟乳石景观进行了考察,还徒步到尹公谷、石桩洞、古山寨、天坑、地缝进行实地考察,饿了就在山上吃方便面充饥。
经过考察发现榔口乡境内有尹吉甫宗庙、墓、碑、祠、石雕像、庙产等文物遗存,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这里传唱。尹吉甫宗庙岩壁石窟附近,群峰环绕,风景绮旎,有太师岩、跑马道、板壁岩、独秀峰、万峰山、古寨、古庙、天坑、地缝、奇洞、异穴、古树苍翠,风景独秀,既有博大精深的诗经文化,又有植被茂密的原始生态,专家考察完后认为房县榔口乡建立中华诗祖尹吉甫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园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帮助榔口乡写出了关于打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国际品牌,建立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生态文化名胜园的报告。
房县县长沈明云,十堰市市长周霁签发了此报告,并得到省发改委、省文物局、省非遗中心等有关部委的重视,分别拿出了积极的支持意见,目前该项目申报立项。
——全国21位专家联名签字倡议建设中华诗祖尹吉甫诗经文化园。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一些专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10月24日,袁正洪应华中师范大学的王玉德博导和武汉大学余西云博导之邀给硕士研究生讲述诗经尹吉甫等传统文化讲座。2010年8月6日,房县召开第一节诗经文化节,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等媒体进行了转播,诗经尹吉甫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在全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及社会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编导曹汉民专程来房县榔口乡了解有中华诗祖尹吉甫的传说故亊。国庆节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玉德教授、姚伟钧教授等在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及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理亊、榔乡党委书记、镇长陆龙全的陪同下到房县榔口乡考察诗经尹吉甫文化。陆龙泉带着“关于打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国际品牌,建立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生态文化名胜园的报告”和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提供的专家联系名单,不顾节假日休息,起早睡晚,前往北京、上海、河南、西安、武汉等地请21位专家签名倡议建立中华诗祖尹吉甫生态文化纪念园。许多专家都被他这种锲而不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博导马敏教授,湖北省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等21位专家联合签名,积极倡导建设诗经尹吉甫文化园,该倡议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
——建言献策加强尹吉甫文物抢救保护取得一定成效。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于2004年、2005年先后来到房县青峰镇进行有关尹吉甫资料的走访调查,当地的老人告诉他,森林垭有尹吉甫的墓碑,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塘时,把墓碑抬去砌水塘底部排水渠盖板了。袁正洪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向房县县委书记张歌莺建议把有关尹吉甫的碑当作文物宝藏挖掘出来进行保护。
2009年春,房县文化局干部张华田来到青峰镇森林垭帮助挖掘尹吉甫的墓碑。2009年8月8日,袁正洪和原万峪乡人大副主任陈伯钧陪同中央电视台乡土节目栏目组来房县拍摄节目来到房县,邀请张华田来宾馆座谈有关尹吉甫墓碑的挖掘情况。张华田说因经费紧张挖了三天就叫停下来,还写了一个假报告说没挖到。于是袁正洪就向房县县委书记张歌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启云汇报了此亊。县委书记张歌莺听完汇报当场解决3万元的经费,叫继续挖掘尹吉甫墓碑。2010年4月23日,终于挖出十分珍贵的尹吉甫纪祀碑。碑文:“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膚功”墓碑找到后,老百姓放鞭炮庆贺,县委书记张歌莺也来到青峰镇表示祝贺。从齐心村到尹吉甫宗庙,原来是一条泥土路,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有好几次陪专家冒雨去尹吉甫宗庙考察时,这段烂泥路十分难走,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吴诚真是打着赤脚上去拜诗祖尹吉甫。尹吉甫宗庙前的两块龟托墓碑竖立在不到两平方米、破乱不堪的茅草棚地下,碑座已被泥土淤积半米深。袁正洪建议榔口乡修这段路。榔口乡领导陆龙权、雷虎十分重视,挤出资金,将这段山路砌成了水泥台阶,清理了碑座周围的淤泥,修建了保护尹吉甫墓碑的草堂。为加强对尹吉甫宗庙文物遗迹的保护,县委拨专款把原来住在这里的两农户迁了出去。
——挖整编辑《中华诗祖尹吉甫》等六本书初稿,此套丛书即将出版,将填补我国文学史的相关空白。自1982年以来,袁正洪多次到房县考察,矢志不渝挖掘、整理、研究《诗经》与尹吉甫文化,先后专程到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县实地考察,带领课题组从书海寻找查阅有关史志及相关书籍,现已初步收集整理《中华诗祖尹吉甫》等六本书的书稿。
该书介绍了尹吉甫的生平事迹,从八个方面考证了尹吉甫是房陵人,对“诗经二南”与房县民俗结合起来进行了专题研究,收集有尹吉甫民间传说故事,对尹吉甫所作的诗歌重新进行了解读和赏析,对尹吉甫与姬姓、姞姓、尹姓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回答了尹吉甫的姓氏渊源问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来函中说:“这套丛书即将出版,将填补我国民间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诗经尹吉甫文化走进车城大讲坛,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10年5月6日,十堰市秦巴武当书画院与十堰市民俗学会联合召开了《诗经》尹吉甫文化研讨会,袁正洪作了中华诗祖尹吉甫专题讲座,与会的专家、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就如何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进行了热烈座谈,大家一致表示要多创作一些以尹吉甫诗经文化为背景的诗歌、散文、书画等,为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2010年5月13日,应十堰市电视台《车城大讲坛》栏目组的邀请,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筹备组组织专家做了一期以“诗经尹吉甫文化”的讲坛节目。袁正洪、陈伯钧在《车城大讲坛》演播厅主讲,并介绍房县县委、县政府对诗经尹吉甫文化十分重视,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请有关专家学者给领导上诗经尹吉甫文化课。在县里开展了诗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家大院活动,启动了诗经文化园项目,着力将尹吉甫籍里为主的房陵文化打造成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灿烂明珠。湖北著名诗人周贤鹏等当场激情赋诗高度赞美中华诗祖尹吉甫。
——创办了我国首个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的网站——诗经文化网。为弘扬诗经尹吉甫文化,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于2010年12月24日,创办了《诗经文化网》。该网站设有新闻中心、诗经研究动态、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诗经二南研究、风雅颂研究、史学与诗经、民俗与诗经、社科与诗经、宗教与诗经、诗经注释、诗经论坛、名人与诗经、诗学风采、文学与诗经、教育与诗经、农学与诗经、书画与诗经、诗歌与诗经、诗经摄影图片欣赏、战事与诗经、历代诗经研究、世界诗经研究、美学与诗经、诗经园地、饮食文化与诗经、天文地理与诗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诗经尹吉甫视频28个栏目。诗经文化网与民俗文化网、十堰新闻网合力宣传诗经尹吉甫文化,着力宣传、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中华优秀的诗经文化,为打响中华诗祖尹吉甫文化这一国际品牌努力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