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16日讯(万艳平):竹溪县日前颁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开放、绿色、和谐、奋进的新竹溪,使全县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更上台阶。纲要明确提出竹溪将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抢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建设等机遇,大力实施生态工程,着力打造“竹溪氧吧”、“中国秦巴绿谷”。
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竹溪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整合生态建设资金,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城乡污染防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卫生整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加快城镇、村庄、沿路、沿河和农田绿化,推进长江防护林、碳汇林和竹房城镇带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到2015年,完成营造林100亩,该县森林面积达到3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00万立方米;实施天然林保护320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率达到100%、补偿率达到80%以上;农村适宜沼气入户率达90%以上;地表水出境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减排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并控制在省、市约束性指标以内。
突出“一线一心”。将305省道、谷竹高速沿线建设成为竹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创建绿色园林县城为载体将竹溪山城打造一个现代设施支撑,园林绿化构建,生态文化渗透的现代生态文明的亮点。
打造“一轴两带”。按照《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和《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竹溪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以县内汉江最大支流——汇湾河为中轴,将全县划分为两大生态功能带,即:南山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培育带和北部南水北调水源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带。
构建“一圈三翼”。构建县域生态文化旅游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接的生态旅游发展构想。内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之力,外依“西安—三峡—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之势,承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生态产业的发展目标。构建竹溪繁荣的生态文化旅游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