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竹溪县大力发展药材产业富民兴县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4月11日8:23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4月11日讯(郭军):4月9日,湖北省竹溪县水坪、中峰两镇完成金银花种植示范500亩。目前,该县药材春播计划面积15万亩,已完成12万亩,其余将在本月底前完成。竹溪县依托道地中药材,探索实践多样性药材种植模式,涉及农民已多达15万人,涌现出了200多个药材专业村,不仅绿了荒山,还富了农民,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
 “水电开发、茶叶产业已告一段落;烟叶生产虽然是富乡富民的产业,但它不是一个“朝阳”产业。”为寻求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产业,近日,该县县委书记余春存深入南部乡镇进行专题调研。恰逢此时,中央、省相继出台“要将中药材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的政策,使该县进一步廊清了突出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
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县,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因此,在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发挥先天资源优势挖潜力。该县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野生中药材生长的最佳地方。而且气候独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较好。境内有植物中草药1200多种,天然药材蕴藏量大,故有“竹溪草木半是药”之说。竹溪的佛手黄连是我县中药材珍品和著名出口药材,《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药中圣母”,属地道中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畅销国内外。但目前被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只有30种左右,大量的中药材仍随其自生自灭,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当前,该县正按照“工农对接”的要求,突出特色、突出品牌、突出规模、突出效益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并结合实际,找准优势,大力培植以黄连、杜仲、冬花、黄姜、白术、玄参、金银花等药材为主导品种,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整合后天发展优势继续盘大做强。该县人工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且面积大、分布广,涉及药材种植的农民已高达15万人。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订单发展为抓手,鼓励引导农户采取转让、租赁、调换、代耕代种等形式,充分利用撂荒地、坡地、荒山等土地资源规模发展中药材产业。推行“林+粮+药”间作套种模式,扩大中药材发展空间。去年家野生中药材收入1.5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00多元。该县丰溪镇、源乡的黄连、天麻、冬花,泉溪镇、鄂坪乡的玄参、杜仲、白术等品种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基地格局正在形成。
    特别是近年来,该县放开药业投资领域,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已有陕西、四川、重庆等地药材投资商、制药企业、自然投资人,采取租赁山场、股份合作等形式,已投资500多万元,兴办天麻、玄参等特色药材基地,实行订单购销。县工业园区落户的创艺、云浩药业等11家医药化工企业,以当地药材为原料,开展精深加工,产品走俏国内外,去年创产值达2亿多元,成为药农增收的靠山。
    “立足‘先天’优势,整合‘后天’条件谋发展,中药材产业定能扛起强县富民的大旗”县委书记余春存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