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镇、服装名镇,旅游兴镇
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三翼齐飞谋发展
十堰网4月29讯(通讯员 许光泽 范开国):4月27日,一名装修工在丹江口市丁家营镇316国道旁的路灯杆上安装宣传匾(图1)。此前,一面彰显经济特色的巨幅招商牌矗立在集镇316国道旁醒目位置(如图2)。与此同时,一幅幅介绍本镇山水景观和人文风情的广告牌把316国道及新修建的沿河路装扮一新,成为当今丁家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图3)。
近年来,丁家营镇党委政府高举科学发展大旗,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两江一山”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服装名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以南水北调移民内安和集镇迁复建为契机,大力实施集镇“亮化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镇综合功能,扮靓集镇,改善民生,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村镇。目前已经建成饶祖铺、三请庙两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多年来,依托驻丁家营镇的原总后3541丹江分厂(际华仕伊服装武当山分公司)的优势,一个“服装名镇”在武当山区声名鹊起。据不完全统计,在江浙福广等东南沿海地区,仅在服装厂打工或经营制衣产业的丁家营籍外出务工人员逾双千,数百人在外承包或租赁服装加工厂,其中不乏腰缠万贯的成功人士。广栽梧桐树,招引凤凰栖。07年以来,丁家营镇积极盘活原总后企业外迁后闲置厂房和农村学校合并后闲置的校舍资源,敞开胸怀,降低门槛,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先后成功引进中迪服饰、军优服装、湘中烟花、功本弹簧等29家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年税收700余万元的生产经营规模。在军工企业带动下,十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在丁家营镇扎堆落户,抱团发展,为“服装工业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月11号,丹江口市政府与武汉际华仕伊服装有限公司签定总投资8000万元的“际华仕伊丹江口服装工业园”建设项目协议,计划在丁家营镇原3541厂生产区打造以服装加工业为主,能够解决2000人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生产规模的鄂西北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丁家营镇的服装加工产业。一个以服装加工业为龙头、名副其实的“服装名镇”呼之欲出。
座落在丁家营镇东南一隅、以真武大帝首选修行而闻名的髽髻山,以其独特险峻的山势和危岩绝壁上的白皮古松(图4、图5),以及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富有传奇色彩的道教文化,吸引了众多钟情户外运动者的脚步,每每周末假日,十堰、丹江口的“驴友”纷至沓来,髽髻山成为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观光“处女地”。 蜿蜒流淌的浪河水在丁家营镇二道河注入丹江口水库,江阔水碧,烟波浩淼,鱼肥虾丰的二道河成为白鹭的“天堂”。日翔碧波,夜栖绿枝,万千白鹭集聚二道河,使原本旖旎的湖光水色,增添了勃勃生机(图6、图7)。09年初夏以来,《荆楚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名”远扬九州,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天南海北的“拍客”慕名而至,抓拍水源地白鹭映碧水等美景(图8)。二道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初现端倪,有望成为极具开发潜质的未来水上乐园。
如今,丁家营镇看好本地蕴藏的旅游资源潜力,积极做好“山水”文章,打出“旅游兴镇”牌,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期待有志之士来丁家营镇合资开发山水旅游资源。未来旅游业的开发及壮大,无疑将为丁家营镇的经济发展注入“兴奋剂”。
“有理由相信,丁家营镇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广袤的鄂西北地区,必将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4月19日,在服务际华仕伊服装工业园建设协调会上,丹江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陆鹏充满信心地对与会的市招商、交通、财政、供电、土地、环保、人事社会保障、金融等相关部门及际华仕伊项目建设负责人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