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星期二 雨转阴
在市委党校学习期间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到我院的“三万”活动驻点村去一趟,了解一下村民的情况,顺便看看院“三万”工作队员的工作状况,一直未能如愿。今天一早下起了雨,上午把几件事情处理罢已是8:50多了,9:00开始驱车直奔麻家渡镇,行至小漩,雨下得逐渐大些了,虽然给我们的活动带来不便,但心情都很好,因为干旱的时间太长了,便不由自主的感慨道:“这场雨要是早下半个月就好了。”
赶到麻家渡镇府,喝了一口茶,我们便前往墩梓村,车子在又陡、又窄、弯又急的通村水泥路上急下坡行驶着,过河,便到了墩梓村。我们首先来到村书记家,村书记说:“往年每户光春茶一项就能收入8000多元,今年没指望了,去年冬里冰冻厉害,今年干旱时间太长了,好多茶叶树都死了,没得啥茶叶,现在就看秋茶么样。”没顾得喝茶,我们就打着雨伞来到村民蔡飞家,我们了解到蔡飞是1968年出生的,家里4口人,大女儿在外打工,小女儿读初中,因患肝病,花了1万1千多元,合作医疗报了3000多元,蔡飞说:“现在政策好,种地不仅不交钱,看病还报销,真是享共产党的福!但今年茶叶残了,没得收入,还要继续治病,经济上很困难。”我们连忙给他送上慰问金,并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把病治好,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离开蔡飞家,我们又返回到村书记家,当着村班子的面结清了“三万”活动期间工作队员的生活费。
离开墩梓村,我们又前往刘家河村,与村干部结清工作队员生活费后,首先来到老党员刘大提家,老人74岁,1966年10月入党,左胳膊1966年骨折,鉴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没能接好,留下了严重残疾,现在不能负重,有亩把田地,和老伴儿一起单独过。我问他,“退耕还林款和种粮补贴领到手没?”,老人回答:“都到手了,现在政策好!就是吃水困难,靠天气吃水。”我当即表示,“请你放心,我回去后一定向水务局反映,争取尽早解决。”老人乐呵呵的。我们又前往村致富示范户侯超家,侯超是贺显秀的上门女婿,常年在贵州承包隧道工程,年收入百余万元,接待我们的是53岁的贺显秀,她说上门女婿对她很好,跟自己的儿子一样,自己的儿子刘自根因患软骨病,只能在家开个商店儿,一年也能挣净收入5000多元,我连忙说:“自己富了,要带动村里更多的人富起来。”据村书记讲,刘家河村像侯超这样的致富户有20余户,难怪村里建这么多的小洋楼。此时已是中午12:20,我们又前往特困户刘自军家,进屋时,刘老夫妻俩正在吃中午饭。刘老59岁,双女户,大女儿嫁至武汉,小女儿在重庆打工,老人讲,他2003年因劝架,被人用铁锹打伤了头部,昏迷2个多月,现在又双腿风湿,不能干重活,办有残疾证,我问他有些什么要求,老人有些激动,“共产党好哇!我老伴儿现在享受每年720元的双女户补助,我后年开始也可以享受了,这都是共产党给我们造的福!”,我又问道:“你对今年工作队满意吗?”。“还是这次工作队好!原来工作队没这次好,这次是真正的家家到户户落,问寒问暖的。”因老人们在吃饭,我就没再多问,随即给他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忙说:“感谢共产党!感谢……!”
在刘家河村吃过中午饭后,我接到院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是下午有领导检查,于是,我们顾不得休息,便驱车赶往营盘河村。在营盘河村,我们一样与村干部结清工作队员生活费,问了一下我院捐赠的水泥的使用情况,与村书记说明情况,由于下午院里有检查,改日我们再来入户了解情况。
14:20,我们驱车回城。返回的路上,我在想,党的惠民政策确实使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往好过多了,但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太脆弱了,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由打工经济产生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增多成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检察机关,我们更应该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查办和预防工作力度,确保农民能够不折不扣的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全面履行批捕起诉职能,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真正做到保障民生、服务群众、惠及百姓,为建设幸福、和谐、平安的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