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党建之花结硕果——竹山县抓党建促发展侧记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7月14日9:0 文章编辑:王俊
郭迪泽 雷振国
 
    一栋栋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拔地而起,一支支党员服务小分队忙碌在田间地头,移民安置、集镇延伸、城镇带党建示范区建设等一批批重点民生项目快速推进……
    走进竹山,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所到之处无不透射出发展进取的活力与朝气,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进一步优化,群众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问渠哪得清如许”,扎实的党建工作就是源头活水,是党建的春风催开了和谐发展之花。
 
竭力培植党员致富带头人  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
 
    选好一个“领头雁”、配强一个村党支部班子,就能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竹山县通过“掘源”,拓宽选人育人渠道,通过“培源”,多渠道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筲箕大个湾,簸箕大个天,种的薄壳地,粮食缺半年,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是深河乡一些村落几年前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乡以“党建促发展”为统揽,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产业带动为主线,狠抓畜牧、劳务及二三产业,切实推动农民增收。农民党员王迪明创建的郧巴黄牛繁育基地过去以散养为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偏低,乡党委便在全乡范围内帮其重新选址,并在争取项目、项目施工、包装项目、组织培训等方面及时跟进帮扶。2010全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年出栏率130头的郧巴黄牛繁育基地重新落户,带动周边10头以上养殖大户47户,解决300余名农民工就业难题,切实拉动了该乡经济快速增长。
    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全县17个乡镇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大比拼”,激发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该县在 “一带双培”活动中,建立了农村人才递进培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和跟踪培养制度,实行党员发展目标责任管理,要求每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农村青年能人入党,明确提出要使全县95%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2至3门实用技术,有1项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示范带动效果好的致富项目,每村建立5至8个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同时,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多方面向党员致富带头人倾斜,扶持党员调整产业,领办项目,增加收入。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27名农村致富能人被发展为党员,近百名致富能人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1600多名农村党员有了新的致富项目和渠道,2000多名农村党员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发展到1.5万户。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 党小组设在致富项目上
 
    建在产业链上的党支部成了带动群众致富的“加速器。”近年来,竹山县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规模,烟茶、果品、种植、养殖业发展迅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种产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该县积极发挥党支部与产业协会的互动作用,不断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溢水镇依托东川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在产业链和产业协会上组建党组织,先后在东川组建了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现代种苗种植三大特色产业联合党总支,选派党委领导兼任党总支书记。目前东川示范园内新建设施蔬菜300亩、新发展水产养殖200亩,发展优质种苗100亩。
    潘口乡潘口河村党支部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成板栗基地1000亩。村支部积极做好技术支持、市场联络等服务,引导群众精耕细作,加强管理,板栗基地收益十分客观,林农每年人均净增500元,村集体收入累计达60余万元。
    在党组织的设置上,该县打破按行政区划的传统模式,按照作用类同、行业相近、产业互补的原则,推行基地+支部、园区+支部、企业+支部、车间+支部、市场+支部、协会+支部的“一线一支”组建模式,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临时组建、指导帮建等5种方式组建党支部。目前,全县17个乡镇围绕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产业链,建立了蔬菜、板栗、烤烟、山野菜、木瓜、茶叶等123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初步构建起以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以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让5000多名产业型、能人型、带富型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
 
围绕服务发展改善民生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在于党对人民的真切关怀。在抓党建促发展过程中,竹山县坚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各项民心工程的落实,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把解决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切入点,下决心花力气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感受到变化。
    竹山县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水电资源是富民强县的希望所在。2007年10月以来,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3年要完成2.8万人的移民任务。该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骨干示范作用,加强移民区党组织网络建设。根据移民工作特点和需要,移民乡镇以村民小组或产业协会为单位,以党员相对集中的自然院落、移民群体为依据,组建了17个移民党支部、37个移民党小组和93个移民党员小分队。同时,通过整合干部人才资源,从县直单位抽调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600余人次,组成88支移民工作队,分片驻村包户,为移民排忧解难,使党员干部切实成为推动移民安置、带领移民致富、维护库区稳定的“领头雁”。
    为实现“定好一条经济发展路子,干好一批效果突出的好事实事,惠及一方群众”的“三个一“目标。今年来,该县21个基层党委、810个基层党支部、16000名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竹房城镇带、谷竹高速、集镇延伸、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民生工程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党建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实习编辑:房县榔口乡政府  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