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风劲海阔好扬帆——竹溪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纪略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7月21日8:0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7月21日讯(李伟):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高度重视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竹溪县共引进外资企业4家,利用外资1045.3万美元,外贸出口418.3万美元,办理外贸出口权企业17家,出口产品从单一的板石,发展到果汁饮料、茶食品、魔芋食品、山野菜、豆制品、高山腊肉等多种系列。
创优环境,强化服务
    竹溪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硬环境先天不足。为突破性发展外向型经济,竹溪县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建设鄂西北投资环境最佳县”这一目标,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
完善政策。竹溪县先后印发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等文件,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方位放开市场准入,不限投资领域,不限经营形式,放手放胆,放宽放活,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并对招商引资、外贸出口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竹溪县参照国家政策,对行政规费及省级以下出台的政策一律取消;省级以上出台的政策,凡有幅度规定的,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对特殊行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投资企业的负担。
    健全制度。竹溪县针对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等突出问题,重点推行了税费明白卡制度、业主评税制度、检查申报制度、处罚备案制度、部门服务承诺制度等,用制度规范部门行为。同时,竹溪县不断完善项目决策机制,加强对招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组织讨论决定涉及外出招商、项目引进、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避免坐失商机;建立项目协调落实机制,针对项目引进和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工作责任,研究具体措施,确保招商项目引得来,能落实;完善服务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坚持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专班、一直跟踪到底,做到工作任务到单位,具体责任到个人,实行经常化跟踪,使外来资本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强化服务。竹溪县对在本县投资兴业的业主,由县行政服务代办中心免费代办一切手续,近年共计取消收费项目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为民营业主减轻负担160多万元。同时,竹溪县实行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家外来投资企业或民营大户,负责跟踪一个招商项目的洽谈、签约、到资、开工建设全过程,并竭诚为投资者协调各方关系,排忧解难,进行“保姆式”服务。2006年引进湖北银松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落户竹溪县工业园区,竹溪县政府先后三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公司提出基地建设、企业搬迁等具体问题,并组织商务干部先后5次往返武汉、襄樊、十堰,无偿为其全程代办项目核准、注册、办证、报关等手续。
    加强监督。竹溪县结合行风评议,组织民营业主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执法部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在县内各家媒体上公布,对连续两年评议排名在最后3名的单位,除责令其单位限时整改外,还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有效地遏制了吃、拿、卡、要,无利不作为、为利乱作为以及重收费、轻服务等破坏发展环境的现象发生。
培植优势,潜力凸显
    竹溪县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为深挖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竹溪县大力培植自身优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绿色产业优势。竹溪县绿色产品多,主导产品有茶叶和魔芋,内在质量上乘。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茶叶产量逐年增长,龙王垭、梅子贡两家茶叶龙头企业均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和“省级名牌产品”等称号,龙王垭茶获准出口欧盟和原产地认证;魔芋基地已发展到8万多亩,年产鲜芋4.5万吨以上,魔芋制品的生产加工已初具规模,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亲睐;山野菜逐渐成为竹溪县特色出口产品,具有很好的外贸市场。这些绿色食品产业都为竹溪县自营出口奠定了良好基础。
    医药化工产业优势。竹溪县适应生长各类药材700多种,现已开发的有70多种;云浩药业开发的中药饮片,适应国际市场对中国中药的需求;皂素、双烯等产品均有外贸市场潜力。
    板石资源优势。竹溪县板石藏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特别是上海奔原公司的进入,带动了板石资源的开发,产品质量、开采手段、管理方式均得到了提高,为出口创汇当好了排头兵。下一步,竹溪县计划大力开发板石废料利用的新产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基地建设优势。目前,竹溪县正在大力建设万亩柚子基地、万亩木瓜基地和5000亩生姜基地,建成后将为湖北银松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加工外向型企业提供原材料保证。同时,竹溪县计划引进技术含量高、资金实力强、产品有市场、管理规范化的投资商合资开发,生产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