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竹山县城关镇以民生需求创新社区管理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日7:57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8月1日讯(陈昌荣 冯家斌):房间里一片积水,天花板塌下来一大块,7月31日,家住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南关小区居民陶某刚进家门,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陶某当即拨通了社区民情联系卡上的号码,很快,小区“片长”任彬和社区主任马长青赶来了,原来是楼上漏水殃及他家。在社区干部的联系和帮助下,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创新管理机制,社区事务“公开化”。近年来,城关镇深入探索推进社区管理创新,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该镇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服务为先、充满活力的社区管理工作格局。该镇坚持把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主阵地,创新实施以社区党总支为中心,真正实现了居民需求什么,社区就服务什么。如今,在该镇五个社区,从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计生、到平安建设等服务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大,并且定期不定期在各社区、街道公开。全镇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站21个,还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妥善解决了1000多人次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使流动人口逐步融入了社区。
    创新服务机制,扶贫帮困“日常化”。为使民生普惠,强化贴心便捷服务。该镇从管控到服务,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顺应。立足就业、医疗、住房、食品、救助、教育等八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从体制机制层面保证为民办事的优质高效。在主题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活动中,各个社区的每名党员、干部在辖区居民中要交10个以上朋友,并适时组织开展活动,以加强社区同辖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我们对党员进社区活动,是有严格要求的。”昨日上午,西关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绵让拿出一份文件说,所交朋友在对象上分三个层面:1/3为辖区困难党员,1/3为辖区居民,1/3为辖区困难群众,并要开展多种方式帮扶活动。为保证活动不走形式,该镇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建立台账,对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取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到7月底,城区100多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6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服务老、弱、病、残第一线,和谐温馨、相助守望的社区新亲情正在涌动。各共建单位开展各类活动 1500余人(次),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300余次,解决广大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00多件。
    创新议事机制,小区管理“网格化”。为解决城区楼栋多、流动人口多、不易管理的问题,实行以楼栋为单位,“一户一票”选举小区长、楼院长,组成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和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形成“社区——居民小组——楼院”管理模式,放权赋予居民代表行使自治职权,做到小区、院落事务“事由民理、策由民定、权由民用”,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管理从行政命令到民主议决、从大包大揽到共同参与、从封闭运行到透明规范模式转变。今年初,西关社区决定争取相关部门扶持解决西关小区老街道硬化,因涉及到供排水管道、居民场地等实际问题,社区先后召开居民代表会征求居民意见,通过“一会两票”形式,西关小区长达800多米的破损路面被硬化一新,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一举解决了该小区230多户600多居民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