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创新务实为民生——竹山县工商局扶持移民创业侧记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8月25日8:41 文章编辑:张炳华
    十堰网825日讯(陈昌荣、焦龙民)“上半年,我们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4000亩茶园在遭遇严重天旱的情况下,产量、产值仍增长了一倍。这是县工商部门竭尽全力扶持移民创业的结果。”824日,谈起工商部门的帮扶,竹山县上庸镇移民冯家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省重点水电工程的潘口电站建设,仅竹山就涉及移民搬迁达2万多人。如何服务于移民大局,扶持移民创业,竹山县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引导和扶持移民创业致富,取得了一定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流动服务车开到家门口。“始于移民需求,终于移民满意”,是该局对移民服务过程的生动诠释。考虑到个别乡镇移民距工商所较远,办理工商事宜不便,该局去年初安排五辆流动移民服务车,为急需办理工商事宜的移民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上庸镇南坝村李文斌,过去用一只小渡船养活全家,搬迁到上庸镇黄州路后,一度生活没有着落。上庸工商所穿针引线,帮助他办起了铅笔厂,利用废报纸和铅笔芯生产 “文状元”铅笔,还替他到国家商标总局申请登记了注册商标 “文状元”。经牵线搭桥,该笔厂与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签订了供销合同。目前,该笔厂年产环保铅笔2亿支,产品俏销美国、俄罗斯、日本、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2400万元,年可实现利税600多万元。 

移民李周树在宝丰镇韩溪河村老茶场分到8亩茶叶地,宝丰工商所副所长夏树贵到该村联系工作,发现李周树有经营头脑,就引导李周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李周树筹资15万元更新了茶叶加工设备。今年,该合作社发展到57205人,入股每户年均收入3.5万元,解决了120多名移民的就业问题。

个性化服务巧解烦心事。“移民的事无小事。我们工商局就是要以移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无偿服务为原则,以社会力量为依托,以构建‘和谐工商’为目标,致力于为广大移民提供公益性、个性化、专业化的工商服务”。县工商局局长徐茂树告诉笔者。该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走访辖区移民活动,听取移民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为移民开辟工商绿色通道。原竹山县田家镇南坝村5组的农民魏远陆,全家6口人,靠自己开一辆三轮车跑运输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成为老魏的一大烦心事。移民搬迁到上庸镇庸城大道后,上庸工商所积极帮助他家开了办起了“农家乐”饭店,生意很红火,短短的两年内,魏远陆就把原来的三轮车换成了小轿车。想起当初办饭店的情形,老魏感慨万千:“当时我们开饭店时既无资金又无经验,心里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工商所干部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不仅帮助我免费办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还帮我借了1万元资金周转”。

双向座谈会拴住移民心。 为建立工商和移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该局通过组织召开移民双向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移民服务需求调查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内涵。因为在新集镇建房花了不少钱,竹山县官渡镇移民余发文无力经营原来的小商店,于去年3月办理了小商店停业手续,搬到新集镇后,他将小商店拆了。官渡工商所得知后,认为余发文经商经验丰富,而官渡也缺少大型超市,决定帮助余发文在新集镇创业。所里把这个情况迅速汇报到县局,县局领导积极和银行联系,银行很快放贷300万元。3个月后,一家投资400多万元、经营面积1200多平方米、营业人员30多人、商品齐全的“仁和超市”在官渡新集镇开业了。

    自开展移民工作以来,该县工商部门先后为近千户移民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引导810户移民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及新型产业发展,帮助移民成立茶叶、烟叶、花生等专业合作社11个,申请注册商标5枚,为广大移民日后稳定生活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