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秦巴山麓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青山秀水环抱的学校——竹山县楼台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有一位有着年近50岁的教师叫黄胜文。黄老师从教35年,爱生如子,坚守清贫,痴心于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他践行“一个不能少”的爱生理念,坚持家访,35年来,他家访近千户,访问学生6000多人次,行程10000多公里,资助学生200多人次10000多元;他怀揣为师者的责任,背负者爱的行囊,在大山深处的乡间小路上用脚刻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而又催人奋进的爱心育人的赞歌。
奔走在家校之间 架起“爱心”彩虹桥
黄胜文老师1977年参加工作,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坚持了15年,在教学岗位上度过了35个春秋,先后在楼台贯沟小学、老君小学、凤楼小学、塔院小学、楼台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坚持着一个信条-——教书育人就要有良心、爱心、耐心。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始终是他孜孜追求的目标。他无论接到哪个班,第一件事就是细致的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父母亲的联系地址、学生的闪光点和成长历程。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这是他经常关注、家访的重点。
遇到有辍学、厌学的学生,他总是迅速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耐心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爱心、耐心充分地留住学生。遇到有言行异常的学生,他也是不辞奔波在逶迤山路之中,看到学生安全回到家里、在学校里快乐学习,他才安下心来。1994年,有个叫刘吉春的学生,家住偏僻的南沟山顶,一天她突然不来学校了,放学后黄老师就迅速赶到刘吉春家里,学生说宁愿在家放牛也不愿意读书,后来几次去家访劝学,她就两个字:“不读。”黄老师执意要劝回这个学生。黄老师干脆利用星期天去帮她放牛,一边放牛一边给她讲一些名人小时候立志求学的故事,开启她的心灵,让她明白读书才能成就梦想、读书才能改变山里娃的命运的道理。耐心地开导之后,刘吉春才向老师说出了心里话:一是数学差,二是学校集体生活不习惯,不想吃玉米粥。黄老师说:“你的这些想法都好解决,数学差我给你补,不吃玉米粥,在我家吃。”黄老师的家就在学校里。家长同意后,刘吉春同学在黄老师家住了一段时间。通过黄老师的精心辅导,刘吉春同学的学习赶上去了,有信心了,也变得懂事了,并主动要求和同学们一起吃大锅饭。十余次的家访的付出终于赢得了一个学生感动、信任和转变,迎来了又一次成功育人的快慰和收获。这样的事例对黄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常便饭,黄老师常说:“学生毕竟是孩子,错误的想法只是一时之念,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偏僻的农村,读书不如早挣钱观念很有市场,总有些学生想辍学出去打工,这对普九期间的黄胜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每当碰上这样的情况,黄胜文老师都要及时挤出时间,不顾山路行走曲折艰辛,通过家访面对面地做家长、学生的工作,说情,说理,还要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常给他带来家访成功的快乐。他经常对这些学生、家长说:时代变了,未来社会是靠科技知识和能力打拼的时代,打工也要有文化,学历低、文化基础差就很难找到工作和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经过他的诚恳、耐心走访,很多学生又重新走回了课堂。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家长有耐心,对工作有饱满的热情,留住了一个又一个即将辍学的孩子。他说的话逐渐被很多家乡人和山里娃所认可,成为学生立志成人的精神食粮。
二年级学生汪洋,悄悄拿走了爷爷的100元钱,存放在学校外面的商店里买零食吃。听到汪洋的爷爷反映可能孩子拿走了100元钱的情况后,黄老师立即找汪洋谈话,但汪洋担心爷爷责罚,放学后不敢回家。汪洋没有回家,第二天也没来上学,这可急坏了黄老师。汪洋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于是黄老师骑着一辆脚踏车,在汪洋家方园三十里范围内寻找他的下落,问遍了同学,问遍了汪洋的亲戚,都杳无音信。第二天晚上,失望疲惫的黄老师到自己舅舅家里讨水喝,却意外的发现舅舅收留了一个不肯说出姓名的孩子正是汪洋。黄老师把汪洋带回家里,要求他给爷爷认错,并和蔼地告诉汪洋知错就该的道理,使爷孙俩又开始了平静的新生活。
在黄老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下,很多犯错误、屡教不改的孩子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养成了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形成了很强的纪律观念。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学生叶良兵,因上学路途偏僻,一个人走路害怕,经常逃学。黄老师家访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一方面抽空亲自接送,一方面组织学生绕道陪伴,终于让叶良兵同学完成了在贯沟小学的两年学业。
留守学生学习退步了,单亲学生思想起疙瘩了,学困生进步了,徳困生思想改变了,优生又有高分了……这些无人屑顾的小事对黄老师来说就是大事,他都要家访,亲口告诉家长,当着家长的面夸夸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亲耳听听家长的想法。家访后,他还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与其他老师交流与沟通,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合力。他每到一个学校,他每接管一个班级,业余爱好就是家访。家访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凤楼小学当负责人时,看到学生居住分散、偏远,很多学生往返要走五六十里的山路,学生因此辍学、厌学的人数较多,黄胜文老师就带领全校教师分班家访,征求让学生寄学的意见。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后,他就请来木匠,做好简易木架床,让学生住校安心读书,不受长途跋涉之累、翻山越岭之苦,学生就由100人发展到200人,学校办学情况越来越好。看到家长、学生的啧啧称赞声,黄老师露出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家长学生深情赞许 同事领导由衷敬佩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黄胜文老师的事迹,我们走访了几户黄胜文老师班里的学生家庭。
在范晓敏家,孩子的母亲热情接待了我们,寒暄后就如数家珍的告数我们 :“黄老师可是 一个好老师哦,教学方法很有一套,我们孩子在他带后进步可大呢,字写得好了,做作业也快了,学习可有劲头了,经常还获得黄老师自费发的练习薄奖品呢。黄老师非常细心,经常听孩子说要求他们来回学校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车多的马路上要注意。叮嘱、检查我们娃早晚到校回家的时间要带手电啊!”当笔者问黄老师是不是经常来家访时,范晓敏妈妈很感动的告诉我们:“遇到孩子身体有些不好的时候,他就及时的联系我们,并把孩子送回家督促我们快点治病。前不久放假的时候还来了一次,提醒我们暑假里要让孩子张弛有度地休息和做有意义的事,按规律适当地做好暑假作业,要看好孩子,不要到河里游泳和玩耍。并当面叮嘱我们娃看电视要有度、多帮家里做有益的事。”
在向梦佳家。略有些腼腆的孩子见了黄胜文老师后却像见到亲人一样,毫无拘束地坐到黄老师身旁,与老师开心的谈了起来。笔者问向梦佳“:你们怕黄老师吗”,她说“不哇!黄老师对我们可好了,特别亲切,他教学细致有方法,并经常在上课中给我们讲讲故事、开展活动,他上课我们感觉特轻松。我们都喜欢听他讲课,连学习最差的的学生贾波、杨金成、向锐都喜欢黄老师上课,他们有进步后都受到黄老师的表扬,如果有一次及格就能得到黄老师发的盖有有奖品字样方形印的练习本,我们每个人都在比着学,都进步的很快。”孩子母亲告诉我们:“孩子一有变化,黄老师就隔三差五地来家访,当面肯定我们孩子的进步,给她鼓劲,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她就细心地给我们娃讲。孩子成绩提高的可快着呢!原来老是野着玩,现在听话、懂事多了。娃回家后老是念叨着黄老师好。”
“黄老师是个敬业爱生的好老师啊!做一件好事容易,黄老师贵在35年来能风雨无阻的坚持。”他的同事陈老师向我们介绍说,“他是真正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不计名利。在偏僻的山村小学里守贫乐教,行走在坡陡路洼的山沟之中,他所带的班级学生巩固率极高,对有异常学生及时家访与父母联系,用心留住孩子,所带班级成绩优秀。深受学生、家长喜欢。他班有一个叫陈壮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改嫁,平时生活学习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奶一字不识,更谈不上“辅导”二字了。该生心理压力很大,变得越来越孤僻,与同学之间距离越来越远,面临着辍学的危险,黄老师一边走访爷爷奶奶、与离异的父母亲联系,尽力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关注他的成长。一边耐心地跟陈壮谈心,鼓励安慰她,帮他分析原因,发现他有一点优点、闪光点就及时地表扬他。这个学生现在一直坚持学习,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都归功与黄老师了。”
楼台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吴勇这样来评价黄胜文老师:“黄老师35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乐于奉献。他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家校联系上,通过家访增进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共促了教育的和谐发展。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竹山县模范教师报告团成员候选人推荐栏里,众多的网友给了黄胜文老师很多发自内心的深情赞誉。网友 huizhang1979写到:“黄老师,感谢你对我及我的同学们的教诲,是你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你就是我们极积向上的榜样.我支持你!”网友 一个李子说:“黄老师,感谢你对我们的教诲,你是最棒的老师!”网友 211.67.67.写到:“黄牛精神,支持。”“我从小就在塔元小学读书。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位老师还在原地默默奉献教育事业,今天无意看见了这个活动,我打心底支持这位伟大老师。”
默默资助学生 纵使清贫也无悔
1977年,家乡楼台贯沟村小学,开学两月有余还没有老师来上课。在读高中的黄胜文硬是被村干部弄回家教书,从此就在这贯沟小学里一干就是17年。在这17年里,他曾背着腿长肿瘤的学生上学、放学达两年之久;在这17年里,为防学生在冰天雪地里摔下悬崖,他手牵学生上下学,走过了17个冬季。。。。。。,感动不需要语言,且不用说在通往学生家的路山高路陡,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也不用说与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但是上面的两个事实已让我们感动不已。然而感动的事毕竟很多,有一件事是众多村民记忆犹新而常常提及的。学生没有书费上学,黄老师总是给他们垫钱买书,让他们得以在校学习。开始工作的头14年,民办教师根本没有什么工资。黄老师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生病了常常熬着,无钱买药,但他却用常常兑不了现的每月13元的工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无钱买书的学生,使他们完成了学业。1992年转成公办教师之后,更是无私地资助贫困学生书款、学习用品等。他常说:“虽然家里一贫如洗,但教书让我很充实。每年的工资虽然只换来一把欠条,但我让我的学生读到了书。”
还在贯沟小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姓高的学生家里非常贫穷,衣服短破、经常遮不住腿和手臂,打着赤脚,四年的书杂费一分没交。黄老师没有责怪他,给他垫付了钱买新书,让他安心学习。正是无私的付出,正是把自己的利益远远地放在了一边,才是一个个贫穷的学生留了下来,念完了书。
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学习用品的事对于家境窘迫的黄老师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楼台泰山村有个叫徐敏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曾几次不愿上学了,黄老师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帮她垫钱买学习用品,给她补习落下的课程,终于使他复学了。还有一个叫袁海洋的特困生,因为家里特别穷,没有零花钱,每当星期天晚上黄老师就给他泡一袋方便面,没钱买文具,给他备足本子、笔等学习用品,生病了带他去治,没了钱给他垫付。学习跟不上,耐心地给他补。在黄老师无私付出下,该学生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点滴的琐碎关爱学生的事,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信任。
35年来, 受过黄胜文老师资助过的学生达200多人,资助资金万余元。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不能少”,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他援助了不少的学生,自己家里却经济拮据,上有年迈的老母,体弱多病,下有妻儿需要依靠。结婚三年,妻子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妻子生孩子时只借了3元钱回家,生孩子病了几天没起床却买不起一颗药,孩子没奶吃没买过一袋奶粉。谈到这里,黄老师面露惭愧、深情说:“对不起,孩子、妻子、母亲。”
他母亲、亲戚、朋友和熟人看到他家庭的困境,而且因垫付学费使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多次劝他别教书了,还是回家养猪搞生产,或是出门打工多挣点钱,但他总是坚持着说别着急,过几年就好了。当笔者问他有没有后悔过有些“固执”的坚持。他很肯定的回答“没有”,“只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遗憾,就是我在楼台塔院小学负责的时候,因忙于当时普九验收的硬件、软件建设,我母亲病危时我却没在身边,直到临终时我还在学校里忙乎着。我4岁父亲就过世了,背后一直支持我读书、工作却一直没过上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永远地走了。”说到这里他泣不成声。这么多年都是因爱选择了平凡地坚守。
黄胜文老师一直热爱着他的教育事业,始终爱他的学生。“一个学生也不能少,孩子们都要快乐、进步、健康成长”,这是他毕生追求的。去年9月18日傍晚,他糖尿病突发,晕倒在家访的路上,幸亏村民王云福及时发现才得到有效救治。在治疗直肠炎的18天里,为了不耽误学生功课,他不顾医生、领导与家人的劝告,硬是坚持半天打针灌肠,半天上课,18天下来没耽误一节课。
马不扬鞭自奋蹄。黄胜文老师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教书生涯使我永远年轻。我要用永远年轻的真情、热情去工作,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在弯曲的山间小路上走下去,把教书职业做成我一生的事业。
(作者单位: 竹山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