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20讯(马金安 、 冉强、 陈媛): 12月19日上午,大木厂镇财政所干部再次来到最偏远的马进洞村,接受群众惠农资金查询和政策咨询,现场发放宣传单300余份。这是房县把财政服务关口前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房县以“财政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基层财政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升了效率,赢得了形象。
建队伍,增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财政是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房县财政成为发展的“源头”,与他们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财政干部队伍是密不可分的。
12月16日,野人谷镇杜川村的早晨滴水成冰。鸡刚出圈吃头遍食,镇财政所的驻村干部李成都已经走在了村头。“我今年61岁,身份证上才59岁,这养老保险怎么交啊?”“我租了几家的地,这个良种补贴明年怎么算啊?”“我家母猪今年还没下崽,有补贴没?”······听说镇财政所的干部来了,周围的群众都围了上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的问这问那。小李拿出笔记本,边记边一一解释。
今年以来,房县在乡镇财政推行财政干部“一口清”管理,但凡群众问及财政政策相关问题,不管是谁,都要能把讲清楚。此举,使全体财政干部从业务能手成为“政策通”。
为了提升财政干部整体素质,从2007年开始,县局先后选派58名年轻财政干部到武汉纺织大学脱产学习,接受本科学历教育。截止目前,全县35岁以下财政干部均取得了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学历。
抓制度,促规范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长期以来,房县财政局一直坚持致力于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规范,努力做到办事有章、惩处有据,把人和事置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之中。
今年初,县财政局在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房县财政专管员制度》,通过设岗定责,让基层财政干部人人有事干,个个有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房县财政预决算管理制度》、《财政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财政局服务指南》等规章制度,进一步严格岗位责任制。通过落实监督机制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只有规范,才有效率,”房县财政局局长熊祖友说:“就是要通过规范化建设,使财政的杠杆作用更加有力。”
作为基层财政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白鹤镇财政所的干部王俊悦感受到了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压力和便捷。她说:“以前是‘大锅饭’,大家一起干活儿,出了差错大家负责;现在不同了,定岗定责,有差错是得自己负责的。”她笑了笑,继续说:“有分工,工作起来其实蛮有成就感些。”
小王一席话道出了大部分基层财政干部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县财政在基层岗位推行“四零”管理,即:零差错,零失误,零距离,零投诉管理。通过无缝隙管理,有效地提升了财政干部的执行力。
塑文化,聚合力
如何使财政管理与发展同频共振?房县财政局从塑造财政精神入手,构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文化支撑。
今年以来,该县从建设财政文化入手,实行耐心、贴心、细心、诚心、专心“五心”服务标准,建设以一个“明白”、一个“方便”、一个“放心”、一个“满意”、一个“舒心”为内容“五个一”窗口,以服务和窗口为支撑,打造务实、高效、勤政、廉政的财政文化。
现在办事更方便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就搞定了。这是让军店镇下茅坪村村民任传轲感受最深的。
同时,房县推行基层干部一线管理,财政干部每周一都会到村上办一次公,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把事办好办妥。财政服务,不仅让农民感受到实惠,更赢得了口碑和形象。
强服务,暖民心
12月18日,听说本月底全省家电下乡补贴即将要取消,土城镇财政所服务大厅前来咨询补贴事宜络绎不绝。“早些时候我买了电冰箱,听说补贴政策要取消,还想买个太阳能,看能办不?”一个年轻小伙子把手放在空调机的暖风上,边取暖边问。
记者在土城财政所看到,改造后的财政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空调、饮水机、座椅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岗位公示、办事流程、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等服务指南一目了然,惠民补贴、家电下乡、村级财务等服务窗口井然有序,办事群众与工作人员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显得亲切而温馨。
“乡镇财政所处于政策落实的终端,服务、办事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冷暖!”房县财政局局长熊祖友多次强调。
要环境,更要管理。房县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改革,全县20个乡镇财政所、乡镇政府机关财务全部纳入县级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304个村(社区)、居委会账务纳入乡镇村级资金专户,实行委托代理服务。
同时,该县以“金财工程”为依托,加强财政办公、查询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阳光财政”“想查惠农补贴资金,点一下鼠标就行了。”红塔镇财政所长魏鹏举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电脑,户主姓名、补贴面积、资金额度、到账时间等信息跃然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