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竹山县财政局着力打造财政特色文化服务团队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3月13日8:3 文章编辑:胜蓝
    十堰网3月13日讯(郭迪福、 何燕):3月初,湖北省竹山县财政局选派4名干部分别赴省委党校和中南财经大学学习,这是该局以财政文化为抓手,致力打造一支具有财政特色文化的服务团队而采取的又一举措。
    竹山县财政局着力打造财政“服务型”文化,把财政文化与服务促发展紧密结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财政文化也应该得到升华创新,要从旧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观念中解脱出来,改过去单纯的管理为服务至上“,局长方显春如是说。
   基于“服务型”财政文化的理念,按照“百姓财政、为民理财”的思想,今年着力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充分用好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竹房城镇带及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服务于“一中迁建”、“校安”、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服务于科技事业,服务于广电村村通、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等工程建设,服务于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稳定和扩大就业,服务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提供最好的服务,把解决民生问题纳入“服务型“财政文化建设的重点。
二是着力打造财政“发展型”文化,把财政文化与理财方式创新结合。县财政局长方显春曾多次在党组会上强调:“弘扬发展财政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抓项目、增财力、惠民生,打造发展型财政,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
     今年竹山县财政的发展目标是:优化配置各类财政资源,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支持作用,扎实推进大园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用足用活技改资金、科技三费和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以及财政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手段,重点扶持水电能源、矿产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支持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积极整合各类财政强农、扶农、支农、惠农资金,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支持茶叶等“三大三特”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继续推进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用好旅游发展资金,引导多渠道投入,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完善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办法,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打造财政“廉洁型”文化,把财政文化与勤政廉洁紧密结合。 财政干部要把廉洁从政、勤政为民,视为座右铭,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运用权力、开展工作,主动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为重点工程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围绕加强制度建设这一反腐倡廉治本之策,适时修订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制度入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筑牢预警防范机制,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清理职权,优化流程,准确界定风险点,建立了制度确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实时监控的部门权力内控机制。结合《廉政准则》的贯彻执行,按照新形势新要求,局长、副职局长股长等层层签订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书、承诺书;建立了财政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个人廉政档案等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