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2日讯(段贵莲):早春三月,乍暖还寒,竹溪县中峰镇中峰观村马铃薯示范基地人头攒动,村民们忙碌其间。“时节不等人。”村民刘远芝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马铃薯田里忙乎。
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是竹溪县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多年来,竹溪县农业局通过普及推广地膜马铃薯—水稻连作种植模式、“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玉米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等创新技术,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竹溪县农业局在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强而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家搞农业,同样有出息。缺技术,有农技人员送;愁卖难,有订单保障;政策好,种田有补贴。只要肯动脑筋花力气,不怕没钱赚。”刘远芝自信地说。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提出若干意见,竹溪县农业局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改革创新,积极推出新举措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步伐。开展竹溪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完善种子繁育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地膜覆盖等高产栽培技术,努力提高粮油单产水平。
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示范体系,坚持县抓示范园、乡镇抓示范片区、村抓示范户的三级示范体系,做到集聚技术、集中人气、集中资金、集合乡镇、集成地块,实施“百名农技干部包户工程”,领办各类示范样板,手把手指导农民搞好种、管技术,传授种、养、加实用科学技术,农技干部诚心诚意搞服务、农民朋友尽职尽责抓生产,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农技体系改革,打造技术推广平台。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和升级,完善 “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